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沉积相与储层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1 引言 | 第7-12页 |
·研究来源、目的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7-9页 |
·研究技术思路及主要工作量 | 第9-10页 |
·主要认识及成果 | 第10-12页 |
2 研究区概况 | 第12-16页 |
·区域地质概况及勘探简况 | 第12-13页 |
·地层简述 | 第13-16页 |
·须家河组地层划分对比结果 | 第14-16页 |
3 沉积相 | 第16-28页 |
·沉积相划分及相标志 | 第16-17页 |
·区域构造背景 | 第16-17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7页 |
·沉积模式 | 第17-24页 |
·研究区沉积环境分析 | 第17-18页 |
·沉积模式 | 第18-20页 |
·沉积相单元划分及特征 | 第20-24页 |
·沉积相展布 | 第24-28页 |
4 储层特征 | 第28-49页 |
·储层“四性”特征概述 | 第28-35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28-30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30-34页 |
·储层含油气性特征 | 第34页 |
·储层电性特征 | 第34-35页 |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 第35-49页 |
·储层孔隙特征 | 第35-39页 |
·储层喉道特征 | 第39-46页 |
·储层分类评价 | 第46-49页 |
5 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 第49-69页 |
·成岩作用 | 第49-63页 |
·主要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性的影响 | 第49-60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与成岩演化顺序 | 第60-62页 |
·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 第62-63页 |
·成岩相 | 第63-69页 |
·成岩相的划分 | 第63页 |
·各成岩相特征及其与储层物性关系 | 第63-67页 |
·成岩相的平面展布 | 第67-69页 |
6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及储层分布预测 | 第69-82页 |
·储层物性影响因素 | 第69-75页 |
·沉积物原始组分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沉积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1-73页 |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3-74页 |
·构造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74-75页 |
·储层分布预测 | 第75-82页 |
·储层纵横向分布规律 | 第75-78页 |
·储层分布预测 | 第78-82页 |
7 结论与建议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图版说明 | 第88-91页 |
图版 | 第91-99页 |
附图 | 第99-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