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闪锌矿的性质特点概述 | 第10-14页 |
·闪锌矿的晶体结构 | 第10页 |
·闪锌矿的地质成因 | 第10-12页 |
·闪锌矿的天然可浮性 | 第12页 |
·闪锌矿中的杂质 | 第12-14页 |
·铁闪锌矿的性质特点概述 | 第14-18页 |
·铁闪锌矿[(ZnFe)S]在我国的分布和特点 | 第14页 |
·铁闪锌矿中的铁含量、成因以及与颜色的关系 | 第14-15页 |
·铁闪锌矿的可浮性和磁性 | 第15-16页 |
·铁闪锌矿的粒度大小与可浮性的关系 | 第16页 |
·磨矿细度和高效分级设备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铁闪锌矿适宜的浮选工艺与流程结构 | 第17-18页 |
·磁黄铁矿性质特点概述 | 第18-19页 |
·磁黄铁矿的嵌布特性、成因和表面性能 | 第18-19页 |
·磁黄铁矿的可浮性和磁性 | 第19页 |
·铁闪锌矿与磁黄铁矿单矿物相关性质比较及分选方法 | 第19-23页 |
·铁闪锌矿与磁黄铁矿单矿物相关性质 | 第19-22页 |
·闪锌矿、铁闪锌矿单矿物提纯方法 | 第22页 |
·磁黄铁矿单矿物提纯方法 | 第22-23页 |
·铟的性质特点概述 | 第23-27页 |
·铟的特点、性质、储量情况 | 第23-24页 |
·铟的选矿富集与回收研究 | 第24-26页 |
·铟的应用 | 第26-27页 |
·课题的确定及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实验室试验 | 第28-33页 |
·试样 | 第28页 |
·试样的来源与制备 | 第28页 |
·试样的原矿多元素分析 | 第28页 |
·实验设备及药剂 | 第28-30页 |
·研究方法与意义 | 第30-33页 |
·单泡管(Hallimond管)浮选 | 第30-31页 |
·矿物表面动电位的测定 | 第31-32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32页 |
·课题提出的创新点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可浮性研究试验 | 第33-43页 |
·铁闪锌矿的天然可浮性试验 | 第33页 |
·铁闪锌矿的可浮性时间试验 | 第33页 |
·丁黄药用量试验 | 第33-34页 |
·不同条件下硫酸铜的活化试验研究 | 第34-35页 |
·CuSO_4用量试验 | 第34页 |
·不同pH值下硫酸铜的活化试验 | 第34-35页 |
·不同NH_4~+对铁闪锌矿活化效果的影响 | 第35-37页 |
·NH_4Cl的活化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NH_4)_2SO_3的活化试验结果 | 第36页 |
·硫酸铵的活化试验结果 | 第36页 |
·硫代硫酸铵的活化试验结果 | 第36-37页 |
·不同铵盐对铁闪锌矿的活化作用对比试验 | 第37页 |
·PbNO_3的活化试验 | 第37-38页 |
·AgNO_3的活化试验 | 第38-39页 |
·新型活化剂的活化试验 | 第39-40页 |
·硫酸铜与新型活化剂的捕收剂作用时间的对比试验 | 第40-41页 |
·各种不同药剂的对比试验 | 第41-42页 |
·试验结论 | 第42-43页 |
第四章 试验机理的理论基础研究 | 第43-52页 |
·闪锌矿、铁闪锌矿与捕收剂的作用机理 | 第43-44页 |
·铁闪锌矿-丁黄药体系的Eh-pH图 | 第43-44页 |
·铁闪锌矿与黄药作用机理 | 第44页 |
·闪锌矿、铁闪锌矿与活化剂的作用机理 | 第44-51页 |
·Cr~(2+)的活化机理 | 第45-47页 |
·硫酸铜活化铁闪锌矿的缺陷 | 第47-48页 |
·硫酸铜活化时间和用量的控制的重要性 | 第48页 |
·Pb~(2+)的活化机理 | 第48-49页 |
·其它离子的活化机理 | 第49-51页 |
·与闪锌矿和铁闪锌矿相关的抑制剂 | 第51-52页 |
第五章 作用机理的试验研究 | 第52-60页 |
·动电位的测定 | 第52-54页 |
·铁闪锌矿零电点PZC的测定 | 第52-53页 |
·铁闪锌矿等电点IEP的测定 | 第53-54页 |
·吸附量的测定 | 第54-59页 |
·丁黄药吸附量的标准曲线 | 第54-55页 |
·丁黄药在铁闪锌矿矿物表面吸附量的测定 | 第55-56页 |
·不同pH值下丁黄药吸附量的测定 | 第56-57页 |
·在不同pH值下加入新型活化剂后丁黄药吸附量的测定 | 第57-58页 |
·洗涤-浮选试验 | 第58-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原矿浮选试验 | 第60-66页 |
·按照现厂常规活化剂硫酸铜活化浮选开路试验研究 | 第60-61页 |
·采用新型活化浮选开路试验研究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七章 研究结论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附 证明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