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22页 |
1.1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理论和计算方法 | 第13-15页 |
1.1.1 板壳理论从薄板壳理论到厚板壳理论的发展 | 第13-14页 |
1.1.2 复合材料的特点和应用发展 | 第14页 |
1.1.3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计算方法 | 第14-15页 |
1.2 线性二次型最优主动控制 | 第15-17页 |
1.2.1 最优控制的理论和意义 | 第15-16页 |
1.2.2 主动控制 | 第16页 |
1.2.3 线性二次型(LQR)控制方法 | 第16-17页 |
1.3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主动控制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3.1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的控制方法 | 第17页 |
1.3.2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主动控制的算法 | 第17-18页 |
1.4 Mathematica和 Matlab的联合应用 | 第18-20页 |
1.4.1 Mathematica和 Matlab各自的优缺点 | 第18-19页 |
1.4.2 病态矩阵 | 第19页 |
1.4.3 二者的联合应用 | 第19-20页 |
1.5 本文的工作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1.5.1 工作目的 | 第20页 |
1.5.2 主要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方程的建立 | 第22-35页 |
2.1 位移表达式的建立 | 第23-24页 |
2.2 位移和应变的关系 | 第24-25页 |
2.3 应力和应变的关系 | 第25-26页 |
2.4 根据哈密尔顿原理推导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 | 第26-31页 |
2.4.1 计算δT | 第27-29页 |
2.4.2 计算δU | 第29-30页 |
2.4.3 计算δK | 第30页 |
2.4.4 建立运动平衡方程 | 第30-31页 |
2.5 位移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31-35页 |
第三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的频率,振幅 | 第35-44页 |
3.1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统一形式的振动方程 | 第35-38页 |
3.2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的频率,振幅 | 第38-41页 |
3.2.1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的振动方程表示成含有频率,振幅的形式 | 第38页 |
3.2.2 计算复合材料层合板壳ω_(mn)~2,l_(mn),及振幅CA_(mn) | 第38-41页 |
3.3 频率,振幅的数值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振动主动控制 | 第44-52页 |
4.1 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调节器 | 第44-45页 |
4.2 利用能量最小原理和能量守恒原理求Q矩阵和 R矩阵的值 | 第45-47页 |
4.2.1 能量的公式 | 第45页 |
4.2.2 求权系数矩阵 Q矩阵和 R矩阵 | 第45-47页 |
4.3 解 Riccati方程的方法 | 第47-49页 |
4.3.1 解 Riccati方程的理论 | 第47-48页 |
4.3.2 本文所采用的方法 | 第48-49页 |
4.4 线性二次型调节器的设计步骤 | 第49-50页 |
4.5 求出位移w(x,y,t),集中力u(t),等效分布荷载p(x,y,t)的表达式 | 第50-52页 |
第五章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控制计算机编程和算例 | 第52-90页 |
5.1 使用 Mathematica进行编程 | 第52-56页 |
5.2 复合材料层合板壳振动控制算例 | 第56-89页 |
5.2.1 讨论ξ_3的取值对控制效果和控制能量的关系 | 第57-68页 |
5.2.2 讨论板,球壳及柱壳在四边简支的边界条件下正反对称铺设的影响 | 第68-74页 |
5.2.3 考察层数及边界条件对正反对称的影响 | 第74-86页 |
5.2.4 讨论振型阶数的影响 | 第86-89页 |
5.3 LQR控制理论和 Liapunov-Benman控制理论的结论对比 | 第89-90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和今后工作展望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