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7页 |
·前言 | 第11页 |
·大跨度薄壁箱形梁结构剪力滞现象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1-14页 |
·大跨度桥梁结构非线性地震危险性分析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23页 |
·地震灾害分析与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14-17页 |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7-23页 |
·几种主要的非线性单元模型 | 第18-21页 |
·几种主要的非线性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现有的结构地震响应分析程序 | 第23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本课题的难点 | 第24-26页 |
·本课题的创新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箱形截面梁剪力滞效应分析理论概述 | 第27-39页 |
·前言 | 第27页 |
·箱梁构造及“剪力滞效应”引起的结构破坏 | 第27-30页 |
·箱梁结构剪力滞效应分析理论 | 第30-37页 |
·描述剪力滞的参数 | 第30-31页 |
·箱梁剪力滞分析理论 | 第31-37页 |
·解析法 | 第31-35页 |
·数值解法 | 第35-36页 |
·试验研究 | 第36-37页 |
·剪力滞效应研究现状小结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斜拉桥薄壁箱梁截面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 | 第39-63页 |
·概述 | 第39-40页 |
·斜拉桥薄壁箱梁在恒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 | 第40-52页 |
·计算说明 | 第40页 |
·计算模型 | 第40-42页 |
·计算结果 | 第42-45页 |
·箱梁截面恒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有限元数值分析及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45-51页 |
·箱梁截面恒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有限元数值分析与试验结果对比结论 | 第51-52页 |
·斜拉桥薄壁箱梁在地震动载荷作用下剪力滞效应有限元分析 | 第52-60页 |
·概述 | 第52-53页 |
·地震动载荷作用下剪力滞效应分析及与静载作用下剪力滞效应的比较 | 第53-59页 |
·地震动载荷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分析结论 | 第59-60页 |
·结论 | 第60-63页 |
第四章 斜拉桥薄壁箱梁截面剪力滞效应试验研究 | 第63-75页 |
·概述 | 第63-64页 |
·试验概况 | 第64-66页 |
·概况 | 第64页 |
·模型设计 | 第64-65页 |
·材料试验 | 第65页 |
·测试仪器 | 第65-66页 |
·静载作用下箱梁结构剪力滞效应试验 | 第66-67页 |
·测试内容 | 第66页 |
·试验荷载 | 第66页 |
·测点布置 | 第66-67页 |
·试验程序 | 第67页 |
·试验结果 | 第67-72页 |
·试验应力结果 | 第67-72页 |
·挠度测试结果 | 第72页 |
·试验结论 | 第72-75页 |
第五章 斜拉桥线弹性结构动力学分析 | 第75-95页 |
·概述 | 第75页 |
·桥梁结构的抗震理论及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 第75-81页 |
·桥梁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 第75-79页 |
·抗震设防原则 | 第79-80页 |
·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和现状 | 第80-81页 |
·桥梁动力分析模型和动力特性分析 | 第81-87页 |
·桥梁模型动力特性试验结果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 | 第81-84页 |
·实桥动力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和动力特性分析 | 第84-87页 |
·反应谱分析 | 第87-90页 |
·线性时程反应分析 | 第90-95页 |
·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结果 | 第90-92页 |
·线性时程反应分析结果和反应谱分析结果比较及结论 | 第92-95页 |
第六章 斜拉桥结构非线性隔震分析 | 第95-115页 |
·概述 | 第95页 |
·新的抗震技术的应用 | 第95-96页 |
·隔震的概念、机理及目前的一些实用装置 | 第96-97页 |
·非线性隔震时程反应分析 | 第97-112页 |
·隔震分析计算模型 | 第98-100页 |
·盆式橡胶支座隔震性能分析 | 第100-106页 |
·自振特性分析 | 第101-102页 |
·墩底最大弯矩和隔震支座最大滑动位移 | 第102-103页 |
·非线性隔震时程反应分析部分结果曲线 | 第103-106页 |
·R-FBI与FPS支座隔震性能分析 | 第106-108页 |
·铅芯橡胶支座和新型减震支座隔震性能分析 | 第108-111页 |
·TAFT地震波作用下不同类型隔震支座隔震分析计算结果对比及结论 | 第111-112页 |
·非线性隔震分析结论 | 第112-115页 |
第七章 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 | 第115-133页 |
·概述 | 第115-116页 |
·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基本理论 | 第116-118页 |
·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116页 |
·恢复力模型 | 第116-117页 |
·时程分析法的进展 | 第117-118页 |
·结构弹塑性时程反应分析计算模型及分析方法综述 | 第118页 |
·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计算模型 | 第118-123页 |
·桥墩截面的恢复力模型 | 第119-121页 |
·骨架曲线的确定 | 第119页 |
·恢复力模型的确定 | 第119-121页 |
·刚度修正技术 | 第121-122页 |
·结构阻尼的计算 | 第122-123页 |
·自编结构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程序NLDYA3流程图 | 第123-124页 |
·结构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计算结果 | 第124-127页 |
·结构弹塑性地震时程反应分析抗震验算结论 | 第127-133页 |
第八章 结论 | 第133-139页 |
·概述 | 第133页 |
·论文的主要工作内容 | 第133-134页 |
·论文的主要结论 | 第134-136页 |
·未来研究与发展方向 | 第136-139页 |
参考文献 | 第139-149页 |
符号说明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攻读博士研究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