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论 | 第1-16页 |
1.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目的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3. 研究状况 | 第12-16页 |
第一章 什么是广告的娱乐化? | 第16-27页 |
1. 20世纪广告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1)、第一时期:“产品推销期” | 第16-17页 |
2)、第二时期:“创意革命时期” | 第17-18页 |
3)、第三时期:“营销与传播的整合时期” | 第18-19页 |
4)总结 | 第19-20页 |
2. 娱乐以及广告的娱乐化 | 第20-27页 |
1)、娱乐与娱乐业 | 第20-22页 |
2)、娱乐在我国的发展与流变 | 第22-23页 |
3)、广告的定义 | 第23-24页 |
4)、广告的娱乐化 | 第24-27页 |
第二章 广告娱乐化的背景 | 第27-47页 |
1. 经济娱乐化 | 第29-33页 |
1)、零售业 | 第30-31页 |
2)、金融业 | 第31页 |
3)、服务业 | 第31-33页 |
2. 传媒娱乐化 | 第33-37页 |
1)、大众传媒的本质:娱乐工具 | 第34-35页 |
2)、娱乐业与传媒业的整合 | 第35页 |
3)、新闻娱乐化 | 第35-37页 |
3.教育娱乐化 | 第37-39页 |
4.政治娱乐化 | 第39-44页 |
1)、政治人物自身的娱乐化包装 | 第40-41页 |
2)、政治与传统娱乐媒体的联姻 | 第41-42页 |
3)、政府与娱乐圈的合作 | 第42-43页 |
4)、互联网上的政治 | 第43-44页 |
5.宗教娱乐化 | 第44-47页 |
1)、宗教的娱乐化表现 | 第44-45页 |
2)、宗教与传媒的联姻 | 第45-47页 |
第三章 探寻广告娱乐化的深层次原因 | 第47-65页 |
1.媒介因素 | 第47-54页 |
1)、电视的没落 | 第48-50页 |
2)、其他传统媒体的变化 | 第50-52页 |
3)、互联网的泛滥 | 第52-54页 |
2. 消费者因素 | 第54-59页 |
1)、生理因素 | 第55-57页 |
2)、心理因素 | 第57-59页 |
3. 文化因素 | 第59-61页 |
1)、文化产业的兴起 | 第59-60页 |
2)、X 一代的文化 | 第60-61页 |
4. 市场因素 | 第61-64页 |
1)、市场竞争促进娱乐的蔓延 | 第62-63页 |
2)、娱乐业本身的庞大经济效益 | 第63-64页 |
5. 总结 | 第64-65页 |
第四章 广告娱乐化的具体表现以及融合因素 | 第65-88页 |
1. 与影视戏剧结合 | 第66-77页 |
1)、案例:摩托罗拉心语T2688《想听到你》电视连续剧广告 | 第67-72页 |
2)、案例:室内小品剧《摩托罗拉心语T2688——想听你说》 | 第72-73页 |
3)、案例:宝马电影广告 | 第73-77页 |
2. 与流行音乐结合 | 第77-82页 |
案例:周杰伦为“动感地带”创作《我的地盘》 | 第80-82页 |
3. 与平面媒体结合 | 第82-85页 |
案例:《看电影》影评 | 第82-85页 |
4. 与幽默效果的创意结合 | 第85-88页 |
案例:Pepsi 女角斗士篇 | 第86-88页 |
第五章 广告的“后娱乐”思考 | 第88-91页 |
1. “特别的娱乐给特别的你” | 第88-89页 |
2、没有什么娱乐是不朽的 | 第89-91页 |
结论 | 第91-92页 |
参考书目 | 第92-97页 |
中文 | 第92-95页 |
英文 | 第95-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中文 | 第97-98页 |
英文 | 第98-99页 |
参考网址 | 第99-101页 |
中文 | 第99-100页 |
英文 | 第100页 |
西班牙文 | 第100-101页 |
致谢 | 第101-102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102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