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轨道预报算法和轨道机动仿真研究
| 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目录 | 第5-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2页 |
| ·论文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 ·卫星自主导航中的星历计算 | 第9-10页 |
|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航天器轨道计算的轨道动力学模型 | 第12-21页 |
| ·坐标系 | 第12-14页 |
| ·空间坐标系 | 第12页 |
| ·各坐标系之间的转换关系 | 第12-14页 |
| ·时间系统 | 第14-17页 |
| ·恒星时ST | 第14页 |
| ·世界时UT | 第14-15页 |
| ·协调世界时UTC | 第15页 |
| ·GPS 时间系统 | 第15页 |
| ·动力学时 | 第15页 |
| ·历元的取法和年的长度 | 第15页 |
| ·TAI 与UTC 之间的转换 | 第15-16页 |
| ·UTC 到UT1 的转换关系 | 第16页 |
| ·格林尼治恒星时的计算 | 第16-17页 |
| ·力学模型 | 第17-21页 |
| ·地球引力 | 第17-18页 |
| ·日、月引力 | 第18页 |
| ·太阳辐射压力 | 第18页 |
| ·大气阻力 | 第18-21页 |
| 第三章 星载轨道预报数值算法 | 第21-30页 |
| ·星载自主轨道确定系统的卫星状态量算法 | 第21-22页 |
| ·力学模型的简化 | 第22-23页 |
| ·地球引力场阶数选取 | 第23-25页 |
| ·嵌套插值方法的积分器 | 第25-26页 |
| ·算法精度的评估 | 第26-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 第四章 高精度轨道计算系统 | 第30-42页 |
| ·轨道动力学模块功能 | 第30-32页 |
| ·处理流程 | 第32-33页 |
| ·基本模块功能说明 | 第33-34页 |
| ·基本子程序功能说明 | 第34页 |
| ·天文常数和需用的时间坐标系 | 第34页 |
| ·力学模型 | 第34-35页 |
| ·积分器 | 第35-37页 |
| ·RKF 公式 | 第36页 |
| ·内插方法 | 第36-37页 |
| ·仿真结果 | 第37-41页 |
| ·仿真1 | 第37-38页 |
| ·仿真2 | 第38-39页 |
| ·仿真3 | 第39页 |
| ·仿真4 | 第39-40页 |
| ·仿真5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五章 轨道机动仿真研究 | 第42-55页 |
| ·轨道控制参数计算 | 第42-43页 |
| ·变轨速度增量与其它轨道参数的关系 | 第42-43页 |
| ·轨控开机长度的计算 | 第43页 |
| ·轨道机动方案 | 第43-45页 |
| ·机动过程描述 | 第43-45页 |
| ·系统处理流程 | 第45页 |
| ·轨道机动仿真 | 第45-54页 |
| ·仿真1 | 第46-49页 |
| ·仿真1 轨道机动过程 | 第46-49页 |
| ·仿真1 小结 | 第49页 |
| ·仿真2 | 第49-54页 |
| ·仿真2 轨道机动任务 | 第49-50页 |
| ·仿真2 轨道机动方案描述 | 第50-51页 |
| ·仿真2 轨道机动过程 | 第51-53页 |
| ·仿真2 小结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第六章 论文总结 | 第55-57页 |
| ·总结 | 第55页 |
| ·创新点 | 第55-57页 |
| 附录 A 空间轨道运动常用术语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发表文章目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