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英文摘要 | 第11-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18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第1章 总论 | 第19-27页 |
·研究问题的展示 | 第19-22页 |
·研究问题的背景 | 第22-25页 |
·研究思路及目标 | 第25页 |
·研究假设与方法 | 第25-26页 |
·研究的数据资料 | 第26-27页 |
第2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理论渊源 | 第27-39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思想基础 | 第27-29页 |
·西方空想社会论 | 第27-28页 |
·中国大同社会论 | 第28-29页 |
·宗教思想的影响 | 第29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9-35页 |
·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 | 第30-31页 |
·德国新历史学派理论 | 第31-32页 |
·费边的社会主义思想 | 第32-33页 |
·庇古福利经济学思想 | 第33-34页 |
·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论 | 第34-35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数理基础 | 第35-37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行政基础 | 第37-39页 |
第3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念框架 | 第39-53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一般规定性 | 第39-47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39-41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 第41-42页 |
·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原则 | 第42-44页 |
·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 | 第44-45页 |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 第45-47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 | 第47-4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界定 | 第47-4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 | 第4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和作用 | 第48-51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 | 第49-50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 | 第50-51页 |
·农村和城市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区别 | 第51-53页 |
第4章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理论分析 | 第53-71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内容 | 第53-58页 |
·农业生产保险 | 第53-55页 |
·农村社会保险 | 第55页 |
·农村社会救济(助) | 第55-57页 |
·农村社会福利 | 第57页 |
·农村社会优抚 | 第57-58页 |
·农村补充保障 | 第5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原则 | 第58-61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构建模式 | 第61-63页 |
·“投保资助型”模式 | 第61-62页 |
·“福利国家型”模式 | 第62页 |
·“国家保险型”模式 | 第62-63页 |
·“储藏保险型”模式 | 第63页 |
·农村社会保障与城市社会保障的衔接 | 第63-71页 |
·实现城乡社会保障衔接的必要性 | 第64-65页 |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社会效应 | 第65-67页 |
·创造条件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衔接 | 第67-69页 |
·城乡社会保障制度衔接的原则及模式 | 第69-71页 |
第5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现状 | 第71-99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71-80页 |
·集权化保障阶段:1949-1977年 | 第71-74页 |
·分权化保障阶段:1978-1988年 | 第74-77页 |
·制度化保障阶段:1989年至今 | 第77-80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现状 | 第80-89页 |
·农业生产保险尚处于探索阶段 | 第80-82页 |
·农村社会保障网络体系初步建立 | 第82-83页 |
·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稳步发展 | 第83-84页 |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正在起步 | 第84-85页 |
·农村救济福利制度逐步推进 | 第85-88页 |
·农村扶贫和优抚工作全面展开 | 第88-89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变迁特征 | 第89-94页 |
·不同体制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比较 | 第89-90页 |
·中国农村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差异 | 第90-93页 |
·现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特点 | 第93-94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启示 | 第94-99页 |
·农村社会保障必须有明确的理念与定位 | 第94-95页 |
·必须科学地认识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规律 | 第95-96页 |
·必须保持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的连贯性和稳定性 | 第96页 |
·必须高度重视对农村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 | 第96-97页 |
·必须正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困难 | 第97-99页 |
第6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分析 | 第99-121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99-107页 |
·农业生产保险发展严重滞后 | 第99-100页 |
·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 | 第100-102页 |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水平低 | 第102-104页 |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严重滞后于城镇 | 第104-106页 |
·农村社会保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 第106-107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产生的负面效应 | 第107-113页 |
·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 | 第107-109页 |
·阻碍农村城镇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发展 | 第109-111页 |
·对提升农村人口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 第111-112页 |
·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 | 第112-113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问题生成的根源 | 第113-121页 |
·对农业生产保险的发展不够重视 | 第113-116页 |
·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投入严重不足 | 第116-118页 |
·长期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壁垒 | 第118-119页 |
·农村社会保障发展的现实基础较薄弱 | 第119-121页 |
第7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模式 | 第121-133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 第121-124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 | 第124-127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权衡 | 第124-126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目标定位 | 第126-127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的模式选择 | 第127-130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设计的总体设想 | 第127-12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类型及关系 | 第128-129页 |
·当前农村社会保障转轨模式构建的突破口 | 第129-130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转型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 第130-133页 |
第8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项目设计 | 第133-151页 |
·中国农村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 第133-136页 |
·中国农村风险管理体系设计 | 第133-134页 |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框架设计 | 第134-136页 |
·“4+1”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136-148页 |
·农村基础保障制度设计 | 第136-139页 |
·农村基本保障制度设计 | 第139-142页 |
·农村辅助保障制度设计 | 第142-146页 |
·农村附加保障制度设计 | 第146-147页 |
·农村社会扶贫制度设计 | 第147-148页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 第148-151页 |
第9章 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配套战略 | 第151-161页 |
·实施“三化带一化”战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 第151-152页 |
·推进开发式扶贫,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 | 第152-155页 |
·加大工作力度,逐步消除城乡差别政策 | 第155-156页 |
·实施“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战略 | 第156-157页 |
·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向纵深发展 | 第157-158页 |
·修改《土地法》,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利益 | 第158-159页 |
·消除体制障碍,维护进城农民工的权益 | 第159-161页 |
第10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运用 | 第161-171页 |
·研究结论 | 第161-163页 |
·政策运用 | 第163-170页 |
·加快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法规体系 | 第163-164页 |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内容体系 | 第164-166页 |
·建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障资金支撑体系 | 第166-167页 |
·构建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网络 | 第167-169页 |
·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的监管考评体系 | 第169-170页 |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70-171页 |
参考文献 | 第171-175页 |
附: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175-176页 |
致谢 | 第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