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道路选线及城市交通路网评价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 | 第11-13页 |
·撰写论文的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工作的意义 | 第12-13页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7页 |
·充分利用现有经验和技术 | 第14-15页 |
·实地调研和现场勘查 | 第15页 |
·实例比较研究 | 第15-17页 |
2 计算机辅助道路选线综述 | 第17-25页 |
·纵断面优化模型的研究 | 第17-18页 |
·纵断面线形自动生成和绘图系统的研究 | 第17-18页 |
·纵断面线形优化方法的研究 | 第18页 |
·道路选线平面线形及三维道路选线的研究 | 第18-19页 |
·利用样条曲线来辅助道路平面设计 | 第18-19页 |
·其他利用计算机辅助道路选线平面和三维选线的研究 | 第19页 |
·其他计算机技术与道路选线相结合的研究 | 第19-22页 |
·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应用 | 第19-20页 |
·遥感技术的应用 | 第20-21页 |
·三维模拟技术的应用 | 第21-22页 |
·道路方案评价模型研究 | 第22-23页 |
·对计算机辅助道路选线技术研究进展的述评和展望 | 第23-25页 |
·前人研究的主要贡献 | 第23页 |
·当前道路选线自动化研究的不足 | 第23-24页 |
·对道路选线自动化研究的展望 | 第24-25页 |
3 基于 GIS 的道路选线理论与方法 | 第25-39页 |
·道路选线的原则 | 第25-26页 |
·道路选线的主要影响因素 | 第26-30页 |
·自然条件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 第26-27页 |
·社会和环境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 第27-28页 |
·工程经济对道路选线的影响 | 第28页 |
·道路设计规范对选线的要求 | 第28-30页 |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道路选线理论 | 第30-34页 |
·数据组织与表达 | 第34-39页 |
·地理信息系统的空间数据结构比较 | 第34-36页 |
·空间数据的获取 | 第36页 |
·矢量数据栅格化 | 第36-39页 |
4 程序设计与算例分析 | 第39-67页 |
·程序设计的环境 | 第39-44页 |
·模块在系统中的位置 | 第39页 |
·程序开发的环境 | 第39-44页 |
·程序流程与设计要点 | 第44-59页 |
·从 ASCII 文本文件中读入DEM 数据 | 第44-45页 |
·坡度分析 | 第45-46页 |
·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分类语句 | 第46-47页 |
·道路选线影响因素的叠加分析 | 第47-49页 |
·成本距离分析 | 第49-54页 |
·导流分析 | 第54-59页 |
·算例分析 | 第59-67页 |
·算例概况 | 第60-61页 |
·算例分析步骤 | 第61-64页 |
·算例结果分析 | 第64-67页 |
5 城市道路系统规划评价 | 第67-77页 |
·规划路网密度 | 第67-69页 |
·规划路网密度计算的理论基础 | 第67页 |
·基于GIS 的规划路网密度计算的程序实现 | 第67-69页 |
·道路面积密度 | 第69-70页 |
·道路面积密度的理论基础 | 第69页 |
·基于GIS 的道路面积密度计算的程序实现 | 第69-70页 |
·道路交通可达性 | 第70-74页 |
·道路交通可达性的理论基础 | 第70-73页 |
·基于GIS 的道路交通可达性评价的程序实现 | 第73-74页 |
·城市规划路网评价的实例分析 | 第74-75页 |
·道路密度分析 | 第74-75页 |
·道路面积密度分析 | 第75页 |
·城市规划道路交通可达性分析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77-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9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89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