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综述 植物内生细菌诱导抗病的研究进展 | 第10-21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定义及其研究历史 | 第10-11页 |
·植物内生细菌的应用 | 第11-14页 |
·植物诱导抗病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植物内生细菌作为诱抗因子的优势 | 第16页 |
·内生细菌诱抗机制的研究进展 | 第16-19页 |
·前景与展望 | 第19-21页 |
2.内生芽孢杆菌TB2发酵粗提液诱导抗性及其效果测定 | 第21-29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供试菌株 | 第21页 |
·供试化学制剂 | 第21页 |
·供试辣椒品种 | 第21页 |
·培养基 | 第21-22页 |
·TB2的培养及发酵液的粗提 | 第22页 |
·辣椒疫霉孢子悬浮液的制作 | 第22页 |
·SA、TB2发酵粗提液和TB2菌液对疫霉菌丝毒性的平板测定 | 第22页 |
·TB2发酵粗提液防治辣椒苗及采后果实疫病的测定 | 第22-24页 |
·TB2发酵粗提液和SA对辣椒果实疫病的诱抗作用比较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SA、TB2发酵粗提液和TB2菌液对疫霉菌丝抑制作用的平板测定 | 第24页 |
·TB2发酵粗提液在不同诱导处理时间下对辣椒苗期疫病的诱抗效果 | 第24-25页 |
·TB2发酵粗提液在不同处理时间下对辣椒采后果疫病的诱抗效果 | 第25-26页 |
·TB2发酵粗提液产生的诱抗效果与水杨酸产生的诱抗效果的对比 | 第26-27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27-29页 |
3 诱导抗性过程中辣椒果实与苗体内的生化变化 | 第29-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9-32页 |
·果实与苗的接种与取样 | 第29页 |
·生化指标的测定 | 第29-32页 |
·可溶性蛋白的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9-30页 |
·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 第30页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测定 | 第30-31页 |
·几丁质酶活性的测定 | 第31-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40页 |
·诱抗过程中辣椒果体内的生化变化 | 第32-38页 |
·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 第32-33页 |
·丙二醛浓度的变化 | 第33-35页 |
·POD活性的变化 | 第35-36页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6-37页 |
·外切几丁质酶活性变化 | 第37-38页 |
·诱抗过程中辣椒苗体内的酶活变化 | 第38-40页 |
·β-1,3-葡聚糖酶活性的变化 | 第38-39页 |
·外切几丁质酶活性变化 | 第39-40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0-43页 |
4 TB2发酵粗提液对紫外光、热与放置时间敏感性的测定 | 第43-5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44页 |
·供试辣椒品种 | 第43页 |
·供试菌株 | 第43页 |
·培养基 | 第43页 |
·TB2发酵粗提液的制备与辣椒疫霉孢子悬浮液的制作 | 第43页 |
·辣椒苗与果实上疫病病情指数分级标准和诱抗效果的测定 | 第43页 |
·紫外光、热与放置时间对TB2发酵粗提液诱抗活性影响的测定 | 第43-44页 |
·TB2发酵粗提液中的多糖对诱抗效果的影响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1页 |
·紫外光对TB2发酵粗提液诱抗活性的影响 | 第45-47页 |
·热对TB2发酵粗提液诱抗活性的影响 | 第47-49页 |
·放置时间对TB2发酵粗提液诱抗活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TB2发酵粗提液中的多糖的诱抗效果 | 第51页 |
·结论与讨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