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 缩略词表 | 第7-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30页 |
| ·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 ·球转基因植物的发展现状及其应用 | 第11-12页 |
| ·转基因植物的遗传转化方法 | 第12-15页 |
| ·载体系统转化方法 | 第12-14页 |
| ·直接遗传转化方法 | 第14-15页 |
| ·植物基因工程存在的技术问题 | 第15-16页 |
|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16-21页 |
|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作用机理 | 第16-17页 |
| ·口服疫苗抗原和受体植物的选择 | 第17页 |
|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疫苗的途径 | 第17-18页 |
| ·瞬时表达系统 | 第17-18页 |
| ·稳定表达系统 | 第18页 |
|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的优点 | 第18-19页 |
| ·转基因植物口服疫苗研究成功事例 | 第19页 |
| ·转基因植物疫苗在临床实验上的效果 | 第19-20页 |
| ·转基因植物疫苗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 第20-21页 |
| ·轮状病毒(RV)研究概述 | 第21-28页 |
| ·轮状病毒的基因结构及病毒蛋白 | 第22-23页 |
| ·轮状病毒的基因组结构及编码产物 | 第22页 |
| ·病毒蛋白 | 第22-23页 |
| ·轮状病毒的发病机理及免疫保护机制 | 第23-24页 |
| ·轮状病毒的流行病学 | 第24-26页 |
| ·轮状病毒疫苗的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 ·早期的轮状病毒疫苗—轮状病毒口服减毒活疫苗 | 第26页 |
| ·多价重组疫苗 | 第26-27页 |
| ·亚单位疫苗 | 第27页 |
| ·DNA疫苗 | 第27-28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8-29页 |
| ·技术路线 | 第29-30页 |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 ·材料 | 第30-32页 |
| ·菌株与质粒 | 第30页 |
| ·植物材料 | 第30-31页 |
| ·化学试剂、生长调节剂和酶试剂 | 第31页 |
| ·组织培养试剂 | 第31页 |
| ·酶和试剂盒 | 第31页 |
| ·主要仪器 | 第31页 |
| ·主要试剂、培养基的配制 | 第31-32页 |
| ·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31页 |
| ·主要培养基 | 第31-32页 |
| ·实验方法 | 第32-38页 |
| ·无菌苗的获得 | 第32页 |
| ·根癌农杆菌浸染液的准备 | 第32页 |
| ·外植体处理 | 第32页 |
|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 第32-34页 |
| ·浸染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32页 |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卡那霉素(Kan)敏感性实验 | 第33页 |
| ·羧苄青霉素(Cab)和头孢霉素(Cef)浓度对比试验 | 第33页 |
| ·叶盘法转化胡萝卜下胚轴 | 第33-34页 |
| ·炼苗和移栽方法 | 第34页 |
| ·无菌炼苗 | 第34页 |
| ·炼苗 | 第34页 |
| ·陆地和大棚低温对比试验 | 第34页 |
| ·T_0代种子和T_1代植株的获得 | 第34页 |
| ·T_0和T1_代转基因植株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34-38页 |
| ·T_0和T_1代植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34-35页 |
| ·T_0代转基因植株的PCR检测 | 第35-36页 |
| ·T_0代植株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 ·T_0代植株的RT-PCR检测 | 第36页 |
| ·T_1代植株的PCR检测 | 第36-37页 |
| ·T_1代植株的PCR-Southern blot检测 | 第37页 |
| ·T_1代植株的Southern blot检测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8-44页 |
| ·胡萝卜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38-40页 |
| ·浸染时间的影响 | 第38页 |
| ·共培养时间对转化的影响 | 第38-39页 |
| ·Kan对抗性植株的影响 | 第39页 |
| ·Cab和Cef浓度对比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 ·抗性植株的炼苗和移栽方法 | 第40-41页 |
| ·转基因胡萝卜的分子生物学检测 | 第41-44页 |
| ·T_0代转基因胡萝卜植株的PCR分析 | 第41页 |
| ·T_0代转基因胡萝卜植株的转基因植株的RT-PCR分析 | 第41-42页 |
| ·T_1代胡萝卜植株的遗传分析和PCR检测 | 第42页 |
| ·T_1代转基因胡萝卜植株的PCR-Southern分析 | 第42-43页 |
| ·T_1代转基因胡萝卜植株的Southernblot结果分析 | 第43-44页 |
| 第四章 讨论 | 第44-48页 |
| ·胡萝卜下胚轴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 第44-45页 |
| ·抗性植株炼苗 | 第45页 |
| ·关于转基因植株的检测 | 第45-46页 |
| ·关于T_1代转基因胡萝卜遗传稳定性的分析 | 第46页 |
| ·本研究下一步的工作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 致谢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 图版 | 第60-61页 |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 导师简介 | 第62-63页 |
| 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