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会现场总线数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实现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引言 | 第7页 |
| ·现场总线技术特点 | 第7-8页 |
| ·现场总线通信协议模型 | 第8页 |
| ·现场总线的国际标准 | 第8-11页 |
| ·FF现场总线 | 第11-12页 |
| ·课题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 第二章 基金会现场总线H1 部分 | 第13-26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技术概述 | 第13-17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 | 第13-14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模型的三大组成部分 | 第14-15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报文结构 | 第15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应用进程 | 第15-16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通信关系 | 第16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主要技术 | 第16-17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物理层 | 第17-19页 |
| ·物理层的功能和结构 | 第17页 |
| ·物理层的信号编码 | 第17-18页 |
| ·传输介质和网络拓扑结构 | 第18-19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数据链路层 | 第19-22页 |
| ·通信设备类型 | 第19页 |
| ·LAS的基本功能 | 第19-20页 |
| ·LAS的工作过程 | 第20-21页 |
| ·数据传输方式 | 第21-22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应用层 | 第22-23页 |
| ·现场总线访问子层 | 第22页 |
| ·现场总线报文规范子层 | 第22-23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网络管理 | 第23-24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的系统管理 | 第24-25页 |
| ·系统管理的组成 | 第24页 |
| ·系统管理的服务 | 第24-25页 |
| ·基金会现场总线用户层的功能块应用进程 | 第25页 |
| ·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FF-H1 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26-37页 |
| ·系统软/硬件配置 | 第26-27页 |
| ·C102H串行通信卡的安装与配置 | 第26-27页 |
| ·串口特性 | 第27页 |
| ·系统软件设计 | 第27-33页 |
| ·Windows环境下串行通信程序设计方法 | 第27-29页 |
| ·主/从站通信与令牌传递 | 第29-31页 |
| ·多线程通信与实时数据库 | 第31-33页 |
| ·数据加密与差错控制 | 第33-36页 |
| ·数据加密 | 第33-34页 |
| ·差错控制 | 第34-36页 |
| ·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基金会现场总线HSE部分 | 第37-45页 |
| ·HSE概述 | 第37页 |
| ·HSE的技术特点与优点 | 第37-38页 |
| ·HSE通信协议栈 | 第38-41页 |
| ·通信栈中的FF 部分 | 第39-40页 |
| ·通信栈中的TCP/IP标准协议部分 | 第40-41页 |
| ·HSE网络拓扑结构与设备连接 | 第41-42页 |
| ·协议设计原理与关键技术 | 第42-44页 |
| ·协议设计原理 | 第42-43页 |
| ·关键技术分析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第五章 FF-HSE部分功能的实现 | 第45-56页 |
| ·网络连通性的动态监测 | 第45-47页 |
| ·简单的HSE数据传送 | 第47-48页 |
| ·SNTP 协议的软件实现 | 第48-55页 |
| ·HSE网络系统时钟同步的原理 | 第48-49页 |
| ·SNTP协议分析 | 第49-52页 |
| ·SNTP协议的客户端软件实现 | 第52-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附录]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摘要)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大庆石油学院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摘要 | 第61-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