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的规定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6页
第一章 绪言第16-29页
   ·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作用的规定第16-18页
   ·我国抗震规范中设计反应谱规定的演变第18-21页
   ·其它国家和地区抗震设计规范中反应谱规定的特点第21-22页
   ·本文研究设计反应谱规定中的四个主要问题第22-25页
     ·设计反应谱的周期范围第23页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的最大值是否应随场地条件调整第23-24页
     ·设计反应谱下降段的形状第24-25页
     ·竖向设计反应谱的规定第25页
   ·本文对功率谱的研究第25-26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方法第26-27页
   ·本文选题的背景、主要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7-29页
第二章 本文研究的数据基础第29-36页
   ·强地震动数据的积累第29-30页
   ·本文研究基础数据的选取第30-32页
   ·本文研究基础数据的整理和补充第32-34页
   ·本文专门研究数字强地震动记录特征的基础数据第34-35页
   ·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设计反应谱的周期范围第36-43页
   ·引言第36页
   ·两类强地震动记录的有效频段第36-38页
     ·模拟记录的数据处理和有效频率范围第36-37页
     ·数字记录的数据处理和有效频率范围第37-38页
   ·用集集地震的数字记录验证长周期反应谱的可靠频段第38-42页
     ·噪声与信号的付氏谱之比第38-40页
     ·基线漂移较大的数字地震动记录的有效频段第40-42页
   ·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设计反应谱下降段的形状第43-59页
   ·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幅值随周期下降的机理和主要特征第43-45页
   ·周期在6 秒以内的设计反应谱幅值下降第45-54页
   ·设计反应谱幅值在更长周期段的下降第54-58页
   ·小结第58-59页
第五章 设计反应谱最大值随场地条件调整第59-85页
   ·研究场地条件对设计反应谱最大值影响的必要性第59-60页
   ·场地条件对设计反应谱最大值影响研究的难点和要点第60-66页
   ·实际地震动观测数据统计规律表明的反应谱最大值随场地条件变化第66-71页
   ·对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场地系数的建议第71-84页
     ·统计结果和建议的场地系数值第71-76页
     ·对本文建议的场地系数方案的比较、论证第76-84页
   ·小结第84-85页
第六章 竖向设计反应谱的规定第85-117页
   ·根据水平向设计反应谱规定竖向反应谱的思路第85-87页
   ·用实际观测数据验证竖向/水平反应谱比的特征第87-92页
   ·抗震设计规范中竖向设计反应谱规定的建议第92-101页
     ·基础数据第93页
     ·竖向/水平向反应谱比(V/H)的总体特征和变化特点第93-98页
     ·抗震设计规范中V/H谱比规定的建议第98-101页
   ·地震动竖向/水平谱比特征的讨论第101-115页
   ·小结第115-117页
第七章 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对功率谱规定的建议第117-126页
   ·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形式第117-118页
   ·强地震动记录的PSDF第118-119页
   ·用基岩地表强地震动数据拟合PSDF 参数的衰减关系第119-125页
     ·时程包络函数f(t)的参数第119-121页
     ·标准化的功率谱密度函数S_x(ω)的参数第121-122页
     ·衰减关系的形式和拟合方法第122-123页
     ·S_0和ω_g的衰减关系第123页
     ·PSDF 参数衰减关系的验证第123-125页
   ·小结第125-126页
第八章 结语第126-129页
   ·本文取得的主要进展第126-128页
   ·有待今后继续深入研究的三个问题第128-129页
参考文献第129-140页
附录1第140-147页
致谢第147-148页
作者简介第14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课题和项目第148-149页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49页

论文共1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面向RFID封装的点胶系统设计与仿真
下一篇:基于运动学和动力学震源模型的近断层地震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