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8-23页 |
·前言 | 第8-9页 |
·铌基高温合金的发展现状 | 第9-14页 |
·Nb-Tiβ合金 | 第9-10页 |
·Nb-Ti-X(X=Al,Si)合金 | 第10-13页 |
·铌合金的制备 | 第13-14页 |
·铌及其合金氧化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纯铌的氧化 | 第14-15页 |
·铌合金的氧化 | 第15-17页 |
·合金的高温氧化理论 | 第17-20页 |
·铌合金的未来发展趋势 | 第20-22页 |
·提高高温强度 | 第20-21页 |
·提高抗氧化能力 | 第21-22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2-23页 |
第二章 试验方案与研究方法 | 第23-27页 |
·合金成分设计 | 第23-24页 |
·Nb-Ti-Al合金 | 第23页 |
·Nb-Ti-Al-Si合金 | 第23-24页 |
·基本工艺 | 第24-26页 |
·Nb-Ti-Al合金的制备 | 第24-25页 |
·Nb-Ti-Al-Si合金的制备 | 第25-26页 |
·高温氧化实验 | 第26页 |
·基本分析手段及方法 | 第26-27页 |
·密度检测 | 第26页 |
·光学金相显微观察 | 第26页 |
·X-Ray衍射技术 | 第26页 |
·扫描电镜(SEM)观察 | 第26页 |
·EDS能谱技术 | 第26-27页 |
第三章 Nb-Ti-Alβ+δ两相合金高温氧化行为研究 | 第27-43页 |
·Nb-Ti-Al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27-30页 |
·Nb-Ti-Al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 第30-38页 |
·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及分析 | 第30-32页 |
·氧化膜的形貌与组成 | 第32-34页 |
·氧化界面观察与分析 | 第34-38页 |
·讨论 | 第38-42页 |
·合金氧化产物的热力学稳定性 | 第38-40页 |
·合金成分对其氧化行为的影响 | 第40-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Nb-38Ti-11Si-3Al合金的制备及其氧化行为研究 | 第43-58页 |
·机械合金化制备Nb-38Ti-11Si-3Al复合粉末 | 第43-47页 |
·过程控制剂对粉末形貌的影响 | 第43-44页 |
·球磨时间对粉末形貌的影响 | 第44-45页 |
·晶粒尺寸的细化与过饱和固溶粉末的形成 | 第45-47页 |
·Nb-38Ti-11Si-3Al复合粉末的热压烧结 | 第47-50页 |
·烧结工艺对合金致密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合金的显微组织 | 第49-50页 |
·Nb-38Ti-11Si-3Al合金的高温氧化行为 | 第50-57页 |
·恒温氧化动力学曲线及分析 | 第50-51页 |
·氧化膜的形貌与组成 | 第51-52页 |
·氧化界面观察与分析 | 第52-55页 |
·讨论 | 第55-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Nb合金的高温氧化动力学模型 | 第58-69页 |
·合金等温氧化抛物线生长动力学模型 | 第58-65页 |
·扩散控制氧化的简化处理 | 第58-59页 |
·多相铌合金独立氧化模型的建构 | 第59-61页 |
·模型计算与应用 | 第61-65页 |
·双相铌合金选择性氧化发生的临界条件模型 | 第65-67页 |
·模型的建构 | 第65-66页 |
·模型计算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六章 主要结论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致谢 | 第74-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