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及加快推进转移的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2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基本情况和数量增长测算 | 第11-16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数量规模 | 第11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区域分布情况 | 第11-12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行业分布情况 | 第12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数量增长测算 | 第12-16页 |
3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以寿光市为例) | 第16-32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 | 第16-17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变化分析 | 第17-22页 |
·循序递增转移阶段 | 第19页 |
·逐步回流转移阶段 | 第19-20页 |
·全方位大规模转移阶段 | 第20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趋势分析 | 第20-22页 |
·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分析 | 第22-23页 |
·多元性转移特点 | 第22页 |
·产业性转移特点 | 第22页 |
·区域性转移特点 | 第22-23页 |
·兼业性转移特点 | 第23页 |
·经济性转移特点 | 第23页 |
·返乡性转移特点 | 第23页 |
·山东省各产业对农村劳动力需求分析 | 第23-25页 |
·第一产业需求分析 | 第23-24页 |
·第二、三产业需求分析 | 第24页 |
·乡镇企业需求分析 | 第24-25页 |
·阻碍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制约劳动力转移 | 第25页 |
·城市就业机会逐渐减少制约劳动力转移 | 第25页 |
·城市发展政策因素制约劳动力转移 | 第25-26页 |
·乡镇企业吸纳力减弱制约劳动力转移 | 第26页 |
·缺乏高效信息平台制约劳动力转移 | 第26页 |
·寿光市劳动力转移现状分析 | 第26-32页 |
·寿光农业劳动力的基本情况 | 第26-27页 |
·寿光农村劳动力就业分布及变化 | 第27-28页 |
·寿光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特点 | 第28-29页 |
·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条件 | 第29-31页 |
·农业劳动力的转移给农村经济带来的发展变化 | 第31-32页 |
4 加快推进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目标和原则 | 第32-34页 |
·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的原则 | 第32-33页 |
·有利于提高农业效益的原则 | 第33-34页 |
·有利于提高城市化水平的原则 | 第34页 |
·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原则 | 第34页 |
5 加快推进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指导理论 | 第34-38页 |
·托达罗(M.P.Todaro)的预期收入理论 | 第34-36页 |
·托达罗模型的基本含义 | 第35页 |
·托达罗模型的政策含义 | 第35-36页 |
·高国力的区域数差理论 | 第36-37页 |
·哈里斯(J.R.Arris)的收入假定理论 | 第37页 |
·蔡防的制度影响理论 | 第37-38页 |
6 加快推进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具体对策 | 第38-50页 |
·强化政府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科学管理与服务职能 | 第38-40页 |
·推进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区域方向 | 第40-43页 |
·胶东半岛城市群 | 第40-41页 |
·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和辽东南城市圈 | 第41-42页 |
·东南亚部分国家 | 第42-43页 |
·推进山东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产业方向 | 第43-45页 |
·加快山东省城镇化进程 | 第45-47页 |
·加快户籍改革工作步伐 | 第47-48页 |
·积极出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土地流转政策 | 第48-50页 |
7 结论 | 第50-51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内各简分及自评 | 第56-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