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13页 |
第一章 瑞典的环境保护 | 第13-17页 |
一、瑞典环境保护的历史发展 | 第13-14页 |
二、瑞典环境保护的管理体系 | 第14-17页 |
第二章 瑞典环境法的发展与《瑞典环境法典》的建立 | 第17-25页 |
一、瑞典环境法的发展 | 第17-18页 |
二、《瑞典环境法典》的建立 | 第18-25页 |
(一) 环境法典颁布的背景 | 第18-19页 |
(二) 环境法典的性质 | 第19-21页 |
(三) 环境法典的目标 | 第21-23页 |
(四) 环境法典的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瑞典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基本制度及专项管理规定 | 第25-45页 |
一、瑞典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 第25-30页 |
(一) 举证原则 | 第25-26页 |
(二) 信息采集原则 | 第26页 |
(三) 预防原则 | 第26-27页 |
(四) 适用最佳技术原则 | 第27页 |
(五) 污染者付费原则 | 第27-28页 |
(六) 选择适当地点原则 | 第28页 |
(七) 资源管理原则和生态循环原则 | 第28-29页 |
(八) 产品替代原则 | 第29页 |
(九) 合理原则 | 第29-30页 |
(十) 停止原则 | 第30页 |
二、瑞典环境法的基本制度 | 第30-39页 |
(一) 环境许可证制度 | 第31-32页 |
(二) 环境质量标准制度 | 第32-34页 |
(三)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 第34-35页 |
(四) 环境监管制度 | 第35-37页 |
(五) 环境补偿、赔偿制度和环境保险制度 | 第37-39页 |
三、瑞典环境法的几个专项管理规定 | 第39-45页 |
(一) 自然保护 | 第39-40页 |
(二) 基因工程 | 第40-42页 |
(三) 废弃物管理和生产者责任 | 第42-45页 |
第四章 瑞典环境法的主要特点及其借鉴意义 | 第45-62页 |
一、瑞典环境法的主要特点 | 第45-49页 |
(一) 瑞典环境法以环境法典为中心 | 第45-46页 |
(二) 瑞典环境法注重本土化与国际化的有效结合 | 第46页 |
(三) 瑞典环境法注重法律规定与协商程序的有效结合 | 第46-47页 |
(四) 瑞典环境法注重公众参与 | 第47页 |
(五) 瑞典环境法注重公众健康 | 第47-48页 |
(六) 瑞典环境法注重信息公开 | 第48-49页 |
二、瑞典环境法的借鉴意义 | 第49-62页 |
(一) 编纂环境法典促进环境法建设 | 第49-52页 |
(二) 强化公众参与促进环境法建设 | 第52-57页 |
(三) 明确政府责任促进环境法建设 | 第57-59页 |
(四) 坚持与时俱进促进环境法建设 | 第59-60页 |
(五) 注重中西合璧促进环境法建设 | 第60-62页 |
结束语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