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偷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刑法控制 | 第1-13页 |
(一) 偷税行为的社会危害性 | 第8-9页 |
(二) 对偷税行为施以刑法控制的作用 | 第9-10页 |
(三) 以刑法控制偷税的局限性 | 第10-13页 |
(四) 小结 | 第13页 |
二、我国立法中的偷税罪 | 第13-28页 |
(一) 新中国有关偷税罪立法的沿革 | 第13-19页 |
(二) 我国现行刑法中的偷税罪 | 第19-28页 |
1、偷税罪的构成要件 | 第19-24页 |
2、对偷税罪的处罚 | 第24页 |
3、偷税罪与妨害税收征管罪中的相似犯罪的区别 | 第24-26页 |
4、偷税与其他相关行为的区分 | 第26-28页 |
三、有关偷税罪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34页 |
(一) 对偷税罪客体的传统认识,弱化了打击偷税的道德基础 | 第29-30页 |
(二) 对偷税行为采取完全列举方式,不能适应纷繁复杂的现实 | 第30页 |
(三) 定罪标准过低,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 | 第30-31页 |
(四) 规定过于复杂并不尽合理,不利于司法操作 | 第31-33页 |
1、将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作为偷税的行为方式,缺乏合理性 | 第31-32页 |
2、对偷税比例的计算,在技术上存在困难 | 第32-33页 |
3、因“两次行政处罚”而降低认定偷税罪标准缺乏合理性 | 第33页 |
(五) 刑罚等级及方法过于简单,不适应打击偷税罪的需要 | 第33-34页 |
四、我国有关偷税罪立法的完善 | 第34-43页 |
(一) 完善偷税罪立法的指导思想 | 第34-36页 |
1、打击偷税犯罪应当贯穿刑法谦抑的思想 | 第34-35页 |
2、加强打击偷税犯罪的道德基础 | 第35-36页 |
3、简化偷税罪定罪的技术设置 | 第36页 |
(二) 完善我国偷税罪立法的具体措施 | 第36-43页 |
1、对偷税行为采取不完全列举方式 | 第36-37页 |
2、简化定罪标准,取消偷税比例的设置 | 第37-38页 |
3、提高偷税罪定罪的数额标准 | 第38-41页 |
4、细化量刑等级的数额标准 | 第41-42页 |
5、增加罚金刑的应用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科研成果简介 | 第45-46页 |
声明 | 第46-47页 |
后记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