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4页 |
前言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英文摘要 | 第6-7页 |
1 缪希雍生平及著作简介 | 第7页 |
2 吐血名称沿革、病因病机 | 第7-15页 |
·吐血名称沿革 | 第7-9页 |
·病因病机 | 第9-12页 |
·外因 | 第9-10页 |
·内因 | 第10-12页 |
·药食所伤 | 第10页 |
·脏腑虚损 | 第10-11页 |
·情志内伤 | 第11-12页 |
·瘀血 | 第12页 |
·不内外因 | 第12页 |
·治则治法 | 第12-15页 |
·解表法 | 第13页 |
·补益法 | 第13页 |
·清凉法 | 第13-14页 |
·消瘀法 | 第14-15页 |
3 缪希雍“治吐血三要法” | 第15-28页 |
·宜降气不宜降火 | 第16-21页 |
·理论基础及学术内涵 | 第16-19页 |
·运用价值 | 第19-21页 |
·讨论 | 第21页 |
·宜行血不宜止血 | 第21-25页 |
·理论基础及学术内涵 | 第21-22页 |
·运用价值 | 第22-25页 |
·讨论 | 第25页 |
·宜补肝不宜伐肝 | 第25-28页 |
·理论基础及学术内涵 | 第25-26页 |
·运用价值 | 第26-28页 |
·讨论 | 第28页 |
4 现实意义 | 第28-31页 |
5 结语 | 第31-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9页 |
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39-40页 |
声明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