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法脱硫活性炭的制备、结构与性能
| 1 绪论 | 第1-26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活性炭的制备 | 第12-17页 |
| ·原料的选择 | 第13-14页 |
| ·成形工艺 | 第14-15页 |
| ·炭化活化方法 | 第15-17页 |
| ·炭化活化加热方式 | 第17页 |
| ·微波加热技术在活性炭制备、再生和改性上的应用 | 第17-19页 |
| ·微波加热制备活性炭 | 第17-18页 |
| ·微波加热再生活性炭 | 第18-19页 |
| ·微波加热改性活性炭 | 第19页 |
| ·活性炭的物理化学结构 | 第19-21页 |
| ·活性炭的微晶结构 | 第19-20页 |
| ·活性炭的孔隙结构 | 第20-21页 |
| ·活性炭的孔表面化学结构 | 第21页 |
| ·活性炭应用于烟气脱硫 | 第21-24页 |
| ·选题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选题意义 | 第24-25页 |
|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 2 柱状炭的微波物理活化 | 第26-45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实验部分 | 第26-31页 |
| ·实验原料与设备 | 第26-27页 |
| ·微波场的热效应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样品制备 | 第28页 |
| ·微波活化正交实验因素与水平设计 | 第28-29页 |
| ·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测试 | 第29页 |
| ·XRD分析 | 第29页 |
| ·SEM表面形貌分析 | 第29页 |
| ·碘吸附值的测试 | 第29页 |
| ·表面官能团的测试 | 第29页 |
| ·脱硫性能的测定 | 第29-3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1-44页 |
| ·微波场的热效应 | 第31-32页 |
| ·正交实验 | 第32-34页 |
| ·辐照功率对活性炭的结构的影响 | 第34-38页 |
| ·对微晶结构的影响 | 第34-35页 |
| ·对孔结构的影响 | 第35-37页 |
| ·对表面酸性官能团和碱性官能团的影响 | 第37-38页 |
| ·辐照功率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 | 第38-40页 |
| ·不同的加热方式对活性炭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40-44页 |
| ·孔结构的对比 | 第40-42页 |
| ·微区形貌的对比 | 第42-43页 |
| ·表面化学结构的对比 | 第43页 |
| ·脱硫性能的对比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5页 |
| 3 微波法球形脱硫活性炭 | 第45-60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5-48页 |
| ·实验材料及实验设备 | 第45-46页 |
| ·样品制备 | 第46-48页 |
| ·活性炭制备中不同炭化路线的设计 | 第46-47页 |
| ·炭化过程的升温速率的测定 | 第47-48页 |
| ·催化物理活化制备 | 第48页 |
| ·XRD结构分析 | 第48页 |
| ·碘吸附值测试 | 第48页 |
| ·脱硫性能测试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 ·炭化方式对微晶结构的影响 | 第48-50页 |
| ·不同炭化历程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催化物理活化影响因素分析 | 第51-58页 |
| ·K_2CO_3掺合比对碘吸附值与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51-53页 |
| ·后处理方法对碘吸附值与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 ·辐照功率对结构与性能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气流量对碘吸附值与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57页 |
| ·活化时间对碘吸附值与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4 负载金属催化剂活性炭 | 第60-68页 |
| ·前言 | 第60页 |
| ·实验部分 | 第60-62页 |
|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 | 第60-61页 |
| ·样品制备 | 第61-62页 |
| ·电炉加热制备 | 第61页 |
| ·微波加热制备 | 第61-62页 |
| ·脱硫性能测试 | 第62页 |
| ·XRD分析 | 第62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2-67页 |
| ·金属种类对脱硫性能的比较 | 第62-63页 |
| ·制备加热方式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63页 |
| ·掺合比对脱硫性能的影响 | 第63-65页 |
| ·催化剂在活性炭脱硫前后状态 | 第65-67页 |
| ·小结 | 第67-68页 |
| 5 颗粒活性炭的流体力学性能比较 | 第68-73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实验部份 | 第68-69页 |
| ·实验原料 | 第68-69页 |
| ·实验装置 | 第6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2页 |
| ·堆积密度与孔隙率 | 第69-70页 |
| ·填充高度与压降 | 第70-71页 |
| ·炭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压降 | 第71页 |
| ·粒径与压降 | 第71-72页 |
| ·小结 | 第72-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 声明 | 第78-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