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 引言 | 第8-9页 |
| 第一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9-14页 |
| 1 实验材料 | 第9-10页 |
| ·动物 | 第9页 |
| ·药物 | 第9-10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10页 |
| 2 实验方法 | 第10-14页 |
| ·分组方法 | 第10-11页 |
| ·造模方法 | 第11页 |
| ·给药剂量与方法 | 第11-12页 |
| ·标本采集与观察 | 第12-13页 |
| ·统计学处理 | 第13-14页 |
|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 第14-18页 |
| 1 SQ复方有效部位对置Cu-IUD家兔子宫匀浆生化物质的影响 | 第14-16页 |
| ·对6-K-PGF_(1α)和TXB_2水平的影响 | 第14-15页 |
| ·对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的影响 | 第15-16页 |
| 2 对红细胞比容、全血粘度(低切、中切、高切)、血浆粘度等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 第16-18页 |
| 第三部分 讨论 | 第18-33页 |
| 1 血瘀与子宫置IUD后出血发病机理的关系 | 第18-24页 |
| ·中医对血瘀的认识 | 第18-20页 |
| ·现代医学对血瘀的认识 | 第20-21页 |
| ·血瘀是宫环出血的主要病因病机,化瘀止血是基本治则 | 第21-24页 |
| 2 SQ复方组方特色 | 第24-28页 |
| 3 SQ复方防治宫环出血的机理探讨 | 第28-33页 |
| ·调节PGS水平以促进止血 | 第28-30页 |
| ·抗纤溶蛋白溶解以促进止血 | 第30-31页 |
| ·调整血液流变性以促进止血 | 第31-33页 |
| 结论 | 第33-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