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7页 |
·心电图基础 | 第6-10页 |
·心电图的产生机理和组成 | 第6-7页 |
·心电信号的测量和特点 | 第7-9页 |
·心电图的导联 | 第9-10页 |
·心律失常 | 第10页 |
·MIT/BIH心电图数据库 | 第10-11页 |
·小波分析在心电信号处理中的应用 | 第11-15页 |
·ECG信号的预处理 | 第11页 |
·参数检测和波形检测 | 第11-13页 |
·心电图的小波压缩 | 第13-14页 |
·分析心室晚电位 | 第14-1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小波变换 | 第17-30页 |
·小波变换 | 第17-20页 |
·小波变换 | 第17-19页 |
·小波变换的类型 | 第19-20页 |
·多分辨率分析、Mallat算法与滤波器组 | 第20-25页 |
·多分辨率分析 | 第20-22页 |
·Mallat算法 | 第22-23页 |
·小波变换与滤波器组 | 第23-25页 |
·小波变换用于表征信号的突变(瞬态)特征 | 第25-29页 |
·小波变换的奇异点和信号变化剧烈处间的联系 | 第25-26页 |
·李氏指数 | 第26-27页 |
·小波变换极大值在多尺度上的表现与Lipschitz间的关系 | 第27-28页 |
·由小波变换的极大值重建信号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ECG信号的预处理 | 第30-52页 |
·心电信号的预处理 | 第30-37页 |
·FIR滤波器的基本原理与特征 | 第30-32页 |
·FIR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32-34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4-37页 |
·检测ECG叠加基准点的FIR带通滤波器的优化设计 | 第37-40页 |
·设计原理 | 第37-38页 |
·设计方法 | 第38-39页 |
·设计结果 | 第39页 |
·实验结果 | 第39-40页 |
·基于小波的ECG信号噪声消除 | 第40-50页 |
·小波分解与重构法去噪 | 第40-42页 |
·非线性小波变换阈值法去噪 | 第42-43页 |
·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消噪 | 第43-49页 |
·三种小波消噪方法的比较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四章 心电信号自动检测的小波变换法 | 第52-69页 |
·引言 | 第52页 |
·QRS波的小波变换检测原理 | 第52-57页 |
·检测信号突变点 | 第52-53页 |
·R峰检测原理 | 第53-55页 |
·尺度选择 | 第55页 |
·特征点奇异指数的应用 | 第55-57页 |
·时移问题的修正 | 第57页 |
·检测算法 | 第57-59页 |
·算法流程 | 第57-59页 |
·检测策略 | 第5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4页 |
·心电信号其它特征波形与特征点的检测 | 第64-66页 |
·心电信号QRS波群起止点和宽度的检测 | 第64页 |
·心电信号J点、T波和P波起止点的检测 | 第64-65页 |
·应用研究 | 第65-66页 |
·心律失常辨别准则和算法 | 第66-67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9-70页 |
·总结 | 第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在校期间发表(含待发)论文情况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