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研究

中文提要第1-8页
英文提要第8-10页
前言第10-24页
 一、 本文的考察对象第10-12页
 二、 本文的分析工具第12-15页
 三、 本文的立论意义及创新第15-18页
 四、 本文所依托的基本概念与主要历史资料第18-24页
第一章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起因第24-44页
 第一节 清末民初习惯广泛存在的经济和社会原因第24-34页
  一、 清末民初商品经济的发展及习惯的功能表达第25-27页
  二、 清末民初习惯存在的社会机理第27-34页
 第二节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直接起因第34-40页
  一、 筹备立宪及修订法律的资料收集、编制与统计之需要第35-36页
  二、 “求最适于中国民情之法则”的“良法”愿望第36-39页
  三、 “调查各省民情风俗”的官员上书第39-40页
 第三节 民国民商事习惯调查之起因第40-44页
  一、 为民商事法律颁行提供资源第41-42页
  二、 为满足民商事纠纷调处和审判的需要第42-44页
第二章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过程与范围第44-72页
 第一节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过程与范围第44-52页
  一、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运动的启动第44-50页
  二、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进展第50-51页
  三、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地域范围第51-52页
 第二节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特色第52-59页
  一、 制订详尽的调查项目和报告书格式第52-53页
  二、 对调查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第53-55页
  三、 习惯调查强调全面与真实第55-56页
  四、 调查的报告程序严密、得法第56-57页
  五、 调查报告体例主要为问答式第57-59页
 第三节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过程与范围第59-67页
  一、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启动第59-60页
  二、 统一调查报告书的样式及编制方法第60-61页
  三、 建立组织和规章制度第61-66页
  四、 经费保障第66页
  五、 进展及地域范围第66-67页
 第四节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资料之整理第67-72页
  一、 《中国民事习惯大全》的编辑出版第68页
  二、 《民商事习惯调查录》的面世第68-70页
  三、 《民商事习惯调查报告录》的编订第70-72页
第三章 清末民初民事习惯调查的主要问题第72-153页
 第一节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问题综述第72-85页
  一、 清末民商事习惯调查所涉内容第72-75页
  二、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所涉主要问题第75-77页
  三、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所涉内容之分析第77-85页
 第二节 调查民法总则习惯问题第85-96页
  一、 清末民法总则部分第85-94页
  二、 民初民律总则部分第94-96页
 第三节 调查物权习惯问题第96-110页
  一、 清末物权部分第96-106页
  二、 民初物权部分第106-110页
 第四节 调查债权习惯问题第110-131页
  一、 清末债权部分第110-128页
  二、 民初债权部分第128-131页
 第五节 调查亲属关系习惯问题第131-145页
  一、 清末亲属关系第131-141页
  二、 民初亲属关系第141-142页
  三、 民初婚姻关系第142-145页
 第六节 调查承继关系习惯问题第145-153页
  一、 清末承继关系第145-151页
  二、 民初继承关系第151-153页
第四章 清末民初商事习惯调查主要问题第153-166页
 第一节 调查“商事总问题习惯”之问题第153-156页
  一、 商人与商业第153-154页
  二、 牌号及商标第154页
  三、 分号坐庄与商业账簿第154-155页
  四、 商业用人第155-156页
  五、 资本第156页
 第二节 调查商事行为习惯问题第156-166页
  一、 商事行为总问题第156-157页
  二、 商事卖买、抵算和共同营业第157页
  三、 代卖买与商事中间人第157-158页
  四、 报关行第158-159页
  五、 运送事业第159-162页
  六、 货栈与寄托物件第162-163页
  七、 保险与银钱票第163-165页
  八、 海上商事第165-166页
第五章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的历史意义第166-189页
 第一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清末民初立法发展第166-172页
  一、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清末立法发展第166-168页
  二、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民初立法发展第168-172页
 第二节 民商事习惯调查与民初的司法活动第172-178页
  一、 民初大理院尊重习惯的司法品格第172-174页
  二、 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活动后之司法对习惯的关注第174-175页
  三、 遵从习惯的同时能够把握习惯援用之条件第175-178页
 第三节 对社会风尚和主体思想意识的影响第178-189页
  一、 社会调查成为一种时尚第178-179页
  二、 关注并研究民间习惯的社会风尚悄然兴起第179-183页
  三、 社会主体意识与政治国家法律走向的偏差及弥合第183-189页
第六章 清末民初民商事习惯调查之现代启示第189-213页
 第一节 遵从习惯是一种理性思维方式第189-199页
  一、 习惯是一种具有“先在”意义的法权现象第189-194页
  二、 尊重习惯是真实的理性思维方式第194-199页
 第二节 实行习惯调查,尊重优良习惯,是中国法律发展的必由之路第199-213页
  一、 对制定法的推崇并不意味着遏制主体的习惯权利要求第199-202页
  二、 中国传统习惯蕴涵着有助于法律实现的人文精神第202-209页
  三、 尊重民商事习惯是防范“法律殖民主义”陷阱的有效途径之一第209-21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13-219页
后记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全面小康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
下一篇: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