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坝自动化监测系统安全评价研究
| 一 绪论 | 第1-20页 |
| 1 土石坝安全状况概述 | 第8-9页 |
| 2 安全监测概况 | 第9-16页 |
| (1) 安全监测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 (2) 安全监测的自动化 | 第10-13页 |
| (3) 监测资料的整编分析工作 | 第13-16页 |
| 3 现行安全监测评价标准 | 第16-17页 |
| 4 本论文研究课题的提出 | 第17-20页 |
|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7-18页 |
| (2)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20页 |
| 二 系统规划与安全评价需求分析 | 第20-31页 |
| 1 大坝工程问题及监测设施现状 | 第20-21页 |
| (1) 大坝工程问题 | 第20页 |
| (2) 监测设施现状 | 第20-21页 |
| 2 监测系统规划 | 第21-27页 |
| (1) 硬件选型 | 第22-24页 |
| (2) 软件开发环境与结构功能设计 | 第24-27页 |
| 3 安全评价需求分析 | 第27-30页 |
| (1) 系统数据流程 | 第27页 |
| (2) 用户特性分析及工作设计 | 第27-28页 |
| (3) 整体需求 | 第28-30页 |
| 4 小结 | 第30-31页 |
| 三 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31-46页 |
| 1 采集系统的安全性 | 第31-36页 |
| (1) 组网形式 | 第31-32页 |
| (2) 防雷措施 | 第32-34页 |
| (3) 设备检测 | 第34-36页 |
| 2 遥测数据的准确性 | 第36-43页 |
| (1) 气压补偿的实现 | 第36-39页 |
| (2) 异常值的判别与处理 | 第39-43页 |
| 3 运行状态评估参数的初步研究 | 第43-45页 |
| 4 小结 | 第45-46页 |
| 四 监控报警与测值预报 | 第46-60页 |
| 1 监控报警 | 第46-50页 |
| (1) 在线实时报警 | 第46-48页 |
| (2) 离线报警 | 第48-50页 |
| 2 测值预报 | 第50-58页 |
| (1) 统计理论模型 | 第50-53页 |
| (2) 人工神经网络B-P模型 | 第53-58页 |
| 3 小结 | 第58-60页 |
| 五 土石坝渗流监测资料分析 | 第60-74页 |
| 1 渗流监测资料的选用 | 第60-63页 |
| (1) 渗流压力监测资料的选用 | 第60-62页 |
| (2) 渗流量监测资料的选用 | 第62-63页 |
| 2 渗流分析 | 第63-72页 |
| (1) 传统分析方法 | 第63-66页 |
| (2) 特殊分析方法 | 第66-70页 |
| (3) 渗流综合分析 | 第70-72页 |
| 3 小结 | 第72-74页 |
| 六 专家系统在土石坝性态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 第74-88页 |
| 1 专家系统概述 | 第74-79页 |
| (1) 专家系统的结构与特点 | 第74-75页 |
| (2) 专家系统中的知识表示 | 第75-77页 |
| (3) 知识特点 | 第77页 |
| (4) 知识的数据库存储 | 第77-79页 |
| 2 工程应用研究 | 第79-86页 |
| (1) 知识库的构建 | 第79-85页 |
| (2) 成因分析的实现 | 第85-86页 |
| 3 小结 | 第86-88页 |
| 七 结语 | 第88-94页 |
| 1 研究成果 | 第88-89页 |
| (1) 研究结论 | 第88-89页 |
| (2) 论文特色 | 第89页 |
| 2 思考与体会 | 第89-94页 |
| (1) 下一步工作的思考 | 第89-90页 |
| (2) 科学研究的体会 | 第90-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附录 | 第99-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