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9页 |
1 系统获得性抗性研究进展 | 第13-25页 |
·系统获得性抗性的机制 | 第13-16页 |
·系统获得性抗性的信号 | 第16-23页 |
·水杨酸(SA) | 第16-20页 |
·茉莉酸(JA) | 第20-21页 |
·系统素(systemin) | 第21-22页 |
·电信号 | 第22-23页 |
·乙烯 | 第23页 |
·系统获得性抗性的化学激发子 | 第23-25页 |
·无机化合物 | 第23-24页 |
·天然的有机化合物 | 第24页 |
·人工合成化合物 | 第24-25页 |
·诱导 SAR 的植物或动物 | 第25页 |
2 植物防卫信号途径研究进展 | 第25-32页 |
·植物原初防卫反应的重要信号分子:SA、JA 和 ET | 第26-28页 |
·依赖于 JA 和 ET 的诱导抗性 | 第28页 |
·SAR 和 ISR的防效存在差异 | 第28-29页 |
·SA、JA 和 ET 是诱导对昆虫抗性中的重要信号分子 | 第29页 |
·利用防卫反应的基因工程提高植物的抗性 | 第29-30页 |
·植物防卫反应的交谈 | 第30-32页 |
3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研究进展 | 第32-39页 |
·PR 蛋白的诱导 | 第32-33页 |
·PR 蛋白的功能 | 第33-35页 |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的表达调控 | 第35-37页 |
·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的转基因研究 | 第37-39页 |
引 言 | 第39-40页 |
本研究技术路线 | 第40-41页 |
第二部分 诱导剂对小麦白粉病的抗性诱导和防卫相关蛋白的表达研究 | 第41-5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1-45页 |
·化学诱导剂的筛选 | 第41-42页 |
·材料 | 第41页 |
·方法 | 第41-42页 |
·诱导剂的筛选 | 第41-42页 |
·BTH 和 BABA 诱导处理和接种的时间间隔 | 第42页 |
·BTH 和 BABA 对小麦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BTH 对小麦病程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44-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化学诱导剂的筛选 | 第45-46页 |
·BTH 和 BABA 最适诱导时间的确定 | 第46-47页 |
·BTH 和 BABA 对小麦防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 第47-53页 |
·POD 活性测定 | 第47-48页 |
·PAL 活性测定 | 第48-49页 |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 | 第49-52页 |
·B-1,3-葡聚糖酶活性测定 | 第52-53页 |
·BTH 对小麦病程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3-55页 |
·小麦叶片胞间隙液 SDS-PAGE 电泳分析 | 第53-54页 |
·小麦叶片胞内蛋白 SDS-PAGE 电泳分析 | 第54页 |
·小麦叶片胞间隙差异表达蛋白的纯化 | 第54-55页 |
3 讨论 | 第55-59页 |
·化学诱导剂的筛选 | 第55页 |
·BTH 和 BABA 诱导和接种的时间间隔 | 第55页 |
·酶活性的变化 | 第55-57页 |
·BTH 对小麦病程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7-58页 |
·小麦叶片胞间液的 SDS-PAGE 分析 | 第57-58页 |
·小麦叶片胞间液病程相关蛋白的纯化 | 第58页 |
·对植物病程相关蛋白研究的展望 | 第58-59页 |
第三部分 小麦对白粉病系统诱导抗性抑制性消减文库的构建 | 第59-79页 |
1 材料 | 第59-61页 |
2 方法 | 第61-71页 |
·材料的准备 | 第61页 |
·总 RNA 分离及浓度测定 | 第61-62页 |
·cDNA 第一条链的合成 | 第62页 |
·cDNA 第二条链的合成与纯化 | 第62-63页 |
·ds cDNA 的 Rsa?酶解 | 第63页 |
·酶解产物的纯化 | 第63-64页 |
·接头连接及连接效率检测 | 第64-65页 |
·消减第一次杂交 | 第65-66页 |
·消减第二次杂交 | 第66页 |
·PCR 扩增差异表达的 cDNA 片断 | 第66-67页 |
·第二次 PCR 产物纯化 | 第67页 |
·PCR 产物末端加 A 和纯化 | 第67-68页 |
·PCR 产物的 T-A 克隆及转化 | 第68页 |
·阳性克隆的 PCR 鉴定 | 第68-69页 |
·消减文库插入片断的序列分析 | 第69-70页 |
·差异表达基因的 Northern blotting 分析 | 第70-7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71-77页 |
·RNA 的提取与纯化 | 第71页 |
·消减文库的构建 | 第71-77页 |
·cDNA 双链的合成 | 第71-72页 |
·Rsa I 酶解分析 | 第72页 |
·接头的连接 | 第72页 |
·消减 cDNA 文库消减效率分析 | 第72-74页 |
·第二次 PCR 产物的电泳分析 | 第74页 |
·消减 cDNA 文库的建立和初步鉴定 | 第74-76页 |
·SSH cDNA 文库序列分析 | 第76页 |
·部分序列的 Northern杂交分析 | 第76-77页 |
4 讨论 | 第77-79页 |
结 论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98页 |
附录 | 第98-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个人简介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