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机理及其润滑减摩特性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4页
1 绪论第14-28页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其发展评述第15-20页
     ·纳米金属粉末应用  .第15-17页
     ·纳米金属粉末制备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第17-19页
     ·当前纳米金属粉末制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9-20页
   ·纳米润滑材料研究概述.第20-22页
     ·纳米润滑油添加剂的发展现状.第20-21页
     ·纳米金属粉末作为润滑油添加剂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第21-22页
   ·研究意义..第22-23页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本研究关键技术及难点第24-25页
   ·研究思维及主要技术路线..第25-26页
   ·本研究主要的创新点第26-28页
2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体制备 .第28-61页
   ·等离子体法制备纳米金属粉体的基本条件第28-29页
     ·纳米金属粉末制备中温度梯度的作用第28-29页
     ·纳米金属粉末制备中氢气氛的作用第29页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评定指标及测试方法第29-31页
     ·评定指标第29-30页
     ·检验方法第30-31页
   ·纳米金属粉体材料的氢等离子制备第31-40页
     ·制备设备第31-34页
     ·制备工艺流程第34页
     ·制备的纳米粉体检验与表征第34-40页
     ·制备粉体的应用效果第40页
   ·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金属粉体的单因素工艺研究第40-55页
     ·工艺因素选择及单因素工艺试验目的第40-41页
     ·单因素工艺的数学模型及评定标准第41-44页
     ·材料饱和蒸气压的影响效应第44-45页
     ·冷态总压的影响效应第45-47页
     ·氢氩比的影响效应第47-51页
     ·电流强度的影响效应第51-53页
     ·气流循环强度的影响效应第53-55页
   ·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金属粉体的正交试验研究第55-61页
     ·正交工艺目的及正交工艺因素的选择第55-56页
     ·正交工艺的数学模型第56页
     ·纳米Cu粉体制备的正交试验.第56-61页
3 电弧等离子体的温度场计算第61-75页
   ·等离子体弧光放电概述第61-62页
   ·等离子体局部热平衡计算、功率分配及电压特征第62-65页
     ·等离子体电导率近似计算及局部热平衡验证第62-63页
     ·等离子体热电弧的功率分配第63-64页
     ·等离子体电压-电流-电弧的相关性第64-65页
   ·等离子体电弧的温度梯度计算第65-73页
     ·制粉空间平均温度的确定第65-70页
     ·等离子体自由弧轴心线温度计算第70-72页
     ·等离子体自由弧的温度梯度计算第72-73页
   ·纳米粒子在电弧等离子体温度场中的形成第73-75页
4 氢等离子体制备纳米金属粉体中氢的作用机理及物理模型第75-96页
   ·等离子体温度场下金属蒸发的基本过程第75页
   ·经典蒸发理论及本文实验的蒸发类型第75-80页
     ·熔融金属蒸发的分子运动论解释第75-76页
     ·一般蒸发与分子蒸发的Carman理论 .第76-78页
     ·一般蒸发向分子蒸发的过渡曲线第78-79页
     ·本文实验的蒸发类型第79-80页
   ·冷态总压曲线实验数据与经典理论矛盾之处第80-81页
   ·氢抢先分子蒸发模型第81-89页
     ·氢抢先分子蒸发模型第81-88页
     ·冷态总压曲线实验数据与经典理论矛盾之处的解释第88-89页
   ·氢作用的定量计算第89-95页
     ·不含氢时一般表面蒸发的蒸发速率及产率第89-94页
     ·含氢时抢先分子蒸发的蒸发速率第94页
     ·扩散控制的一般蒸发机制与分子蒸发机制第94-95页
   ·氢的加入是提高纳米粒子产率的根源第95-96页
5 等离子体制备中粉末收集的气固两相流输运机理研究第96-106页
   ·纳米金属粉体收集过程中的问题第96-97页
   ·反应器结构及纳米粉体输运过程第97页
   ·反应器各部位的粉末收得率及其粉体平均粒度大小判断第97-98页
   ·纳米粒子在不等温流场中的气固两相流输运机理第98-106页
     ·纳米粒子不等温流动的热泳机制第98-99页
     ·纳米粒子不等温流场中热泳影响的半定量计算第99-104页
     ·热泳沉降是纳米粒子不等温气固两相流输运的主要控制因素第104-106页
6 纳米金属粉体改性内燃机润滑油的减摩抗磨特性研究第106-121页
   ·纳米金属粉体改性润滑油的宏观检验方法及评定指标第106-107页
   ·基础油及对比产品的实验数据第107-108页
   ·纳米Cu粉改性HVI基础油的工艺研究及宏观性能第108-113页
     ·无超声工艺、无分散剂时Cu对HVI磨斑直径和极压性能影响第108-109页
     ·有超声工艺时不同分散剂与Cu配伍对磨斑直径和极压性能影响第109-111页
     ·有超声工艺有分散剂时Cu含量对磨斑直径和极压性能影响第111-112页
     ·复合配伍效应及本文产品与美国乙基公司产品H343的对比效应第112-113页
   ·纳米金属粉体改性润滑油的微观检验第113页
   ·纳米Cu粉改性HVI基础油的摩擦学微观机制初探第113-121页
     ·随n-Cu含量变化时试样金相分析第113-114页
     ·最佳工艺点试样与纯基础油试样的SEM对比分析 .第114-115页
     ·最佳工艺点试样的EDS定性与定量分析第115-118页
     ·n-Cu粒子的摩擦学作用机制第118-121页
7 摩擦粗糙表面轮廓曲线的摩擦学分形特征初探第121-133页
   ·材料摩擦表面的分形特征描述第121-122页
   ·材料摩擦表面分形维数测定的数学原理第122-124页
   ·材料摩擦表面分形维数测定的软件设计第124-133页
     ·软件核心算法设计第124-125页
     ·软件系统流程图第125-126页
     ·系统实现第126页
     ·软件系统的关键处理环节第126-128页
     ·利用标准数学Coch曲线对软件系统进行校验第128-131页
     ·软件系统对实际摩擦曲线的分形维数测定第131-133页
8 结论第133-137页
   ·研究过程概述第133页
   ·主要结论第133-135页
   ·后续研究建议第135-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4页
附件第144-145页
声明第145-146页
致谢第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客赣方言历史层次研究
下一篇:高损伤阈值介质膜层的制备及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