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前言 | 第7-8页 |
一、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 | 第8-27页 |
(一)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界定 | 第8-18页 |
1 、 对公司治理的普遍认识 | 第9-10页 |
2 、 国内外对治理结构研究的状况 | 第10-13页 |
3 、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分类 | 第13-18页 |
(二)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理论前提 | 第18-22页 |
1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8-21页 |
2 、 “经济人”假设理论 | 第21-22页 |
(三)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实践基础 | 第22-27页 |
1 、 民营经济发展中自然选择的结果 | 第22-25页 |
2 、 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25-27页 |
二、 我国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主要问题及分析 | 第27-38页 |
(一) 决策机制不科学 | 第28-33页 |
1 、 独断专行的模式与决策机构单一化 | 第28-29页 |
2 、 管理知识欠缺与决策程序无序化 | 第29-32页 |
3 、 家族化关系与决策方法随意化 | 第32-33页 |
(二)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3-35页 |
1 、 利益分配激励失效 | 第33-34页 |
2 、 聘免激励失真 | 第34-35页 |
(三) 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35-38页 |
1 、 合同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36页 |
2 、 市场约束机制不完善 | 第36页 |
3 、 对经营者任期问题的约束机制不规范 | 第36-38页 |
三、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的对策思考 | 第38-54页 |
(一)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准则 | 第38-41页 |
1 、 保护委托人权益 | 第38-39页 |
2 、 规范委托人行为 | 第39-40页 |
3 、 建立健全代理人激励约束机制 | 第40-41页 |
(二)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模式的选择与创新 | 第41-50页 |
1 、 决策模式 | 第41-43页 |
2 、 激励模式 | 第43-48页 |
3 、 约束模式 | 第48-50页 |
(三) 民营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发展展望 | 第50-54页 |
1 、 良好的思想观念体系的树立 | 第50-51页 |
2 、 治理的信息化趋势 | 第51页 |
3 、 企业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建立学习型组织的趋势 | 第51-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