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3-26页 |
第一节 河口港湾环境质量评价的意义 | 第13-17页 |
一、 河口港湾的重要地位 | 第13-14页 |
二、 海洋环境质量生物评价的特点 | 第14-15页 |
三、 海洋环境质量评价的生物类群及其污染评价研究 | 第15-16页 |
四、 大型底栖动物的污染监测与评价需要与国际接轨 | 第16-17页 |
第二节 河口港湾环境质量大型底栖动物群落评价方法的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一、 大型底栖动物中的指示生物 | 第17-18页 |
二、 图析法的污染评价 | 第18-19页 |
三、 生物指数的研究进展 | 第19-21页 |
第三节 大型底栖动物体内重金属和多环芳烃残留量研究进展 | 第21-23页 |
一、 大型底栖动物体内重金属残留量研究进展 | 第21-22页 |
二、 大型底栖动物体内多环芳烃残留量研究概况 | 第22-23页 |
第四节 重金属和多环芳烃对大型底栖动物酶活性氧化胁迫的研究 | 第23-24页 |
第五节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厦门港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环境 | 第26-35页 |
第一节 站位的设置及采集时间 | 第26-28页 |
一、 厦门港概况 | 第26-27页 |
二、 采集站位及时间 | 第27-28页 |
三、 大型底栖动物采集和处理过程 | 第28页 |
四、 数据处理和采用的软件 | 第28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28-33页 |
一、 厦门港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组成 | 第28-29页 |
二、 厦门港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类群组成 | 第29-30页 |
三、 厦门港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 | 第30-31页 |
四、 厦门港潮下带各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33-35页 |
一、 厦门港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现状与历史对比 | 第33页 |
二、 厦门西海域整治前后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 | 第33页 |
三、 厦门港沉积环境中污染指示动物分析 | 第33-35页 |
第三章 深圳湾福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其生态环境 | 第35-45页 |
第一节 大型底栖动物采集站位和时间及寡毛类指数公式 | 第35-36页 |
一、 深圳湾福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采集站位和时间 | 第35-36页 |
二、 寡毛类指数计算公式及统计软件 | 第36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36-42页 |
一、 深圳湾福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 第36-37页 |
二、 深圳湾福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分布 | 第37-38页 |
三、 深圳湾福田潮滩各取样站次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相似性 | 第38页 |
四、 优势种群的数量分布 | 第38-42页 |
五、 寡毛类指数 | 第42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42-45页 |
一、 深圳湾福田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与其他红树林潮间带比较 | 第42页 |
二、 深圳湾福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空间格局的分析 | 第42-43页 |
三、 深圳湾福田潮滩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时间变化的分析 | 第43页 |
四、 套筛孔径和分选过程影响底栖动物的数量 | 第43-44页 |
五、 影响深圳湾福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因子分析 | 第44-45页 |
第四章 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 | 第45-51页 |
第一节 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采集站位和时间 | 第45-46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46-49页 |
一、 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种类组成 | 第46页 |
二、 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分布 | 第46-47页 |
三、 群落组成的相似性 | 第47页 |
四、 优势种群的数量分布 | 第47-49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49-51页 |
一、 与九龙江口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比较 | 第49页 |
二、 与深圳湾福田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比较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沙农-威弗(Shannon-Weaver)种类多样性指数及其污染评价 | 第51-56页 |
第一节 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的来源及其原理 | 第51-52页 |
第二节 深圳湾、厦门港和集美凤林的H’及其污染评价 | 第52-54页 |
一、 深圳湾福田潮滩的H’及污染评价 | 第52页 |
二、 厦门港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H’及污染评价 | 第52-53页 |
三、 集美凤林红树林区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H’及污染评价 | 第53-54页 |
四、 不同海区不同生境H’的比较 | 第54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54-56页 |
一、 种类多样性指数污染评价范围的确定 | 第54-55页 |
二、 种类多样性指数污染评价应用的局限性 | 第55页 |
三、 H’是自然干扰和人为污染的总和,两者难以区分 | 第55-56页 |
第六章 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MPI) | 第56-62页 |
第一节 论证大型底栖动物污染指数的数据来源 | 第56-57页 |
第二节 MPI的建立及其论证 | 第57-60页 |
一、 MPI计算式的建立 | 第57页 |
二、 MPI值与群落特征的比较 | 第57-58页 |
三、 MPI与ABC法结果及H’值的比较 | 第58-60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60-62页 |
一、 MPI污染程度的界定 | 第60-61页 |
二、 不同海区不同生境MPI的比较 | 第61页 |
三、 MPI的特点及不足 | 第61-62页 |
第七章 生物系数(BC)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62-69页 |
第一节 深圳湾福田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系数 | 第62-64页 |
一、 以生态组别计算的生物系数 | 第62页 |
二、 以耐污级数计算的生物系数 | 第62-64页 |
第二节 厦门港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系数 | 第64-66页 |
第三节 集美凤林红树林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的生物系数 | 第66-68页 |
第四节 生物系数(BC)应用的局限性的讨论 | 第68-69页 |
第八章 底栖生物完整性指数(B-IBI) | 第69-76页 |
第一节 B-IBI的计算方法及“秩(metric)”的选择 | 第69-70页 |
第二节 深圳湾福田潮间带B-IBI的计算及秩的选择 | 第70-72页 |
一、 Weisberg等(1997)的秩及其评分标准计算的B-IBI | 第70-71页 |
二、 根据聚类分析选择深圳湾福田潮间带B-IBI的秩 | 第71-72页 |
第三节 厦门港潮下带B-IBI的计算及秩的选择 | 第72-74页 |
第四节 集美凤林红树林区B-IBI的计算及秩的选择 | 第74-75页 |
第五节 B-IBI的应用范围及其计算过程中“秩”选择的重要性 | 第75-76页 |
第九章 大型底栖动物密度与沉积物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76-85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76-77页 |
一、 沉积物重金属测定方法 | 第76页 |
二、 沉积物典型多环芳烃测定方法 | 第76-77页 |
三、 沉积物有机质测定方法 | 第77页 |
四、 相关分析软件 | 第77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77-83页 |
一、 福田潮间带和厦门港沉积物的重金属、PAHs、有机质和粪大肠菌群 | 第77-80页 |
二、 福田潮间带、厦门港大型底栖动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系数 | 第80-83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83-85页 |
第十章 九龙江口及凤林红树林区底栖动物体内的多环芳烃(PAHs) | 第85-91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85-86页 |
一、 九龙江口及集美凤林红树林区底栖动物采集点 | 第85页 |
二、 大型底栖动物样品处理与分析 | 第85-86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86-90页 |
一、 不同季节不同红树林区底栖动物的多环芳烃含量 | 第86页 |
二、 几种大型底栖动物对多环芳烃的富集系数 | 第86-88页 |
三、 底栖动物体内多环芳烃的组成 | 第88-90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90-91页 |
第十一章 四种PAHs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91-98页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第91-93页 |
一、 实验材料 | 第91页 |
二、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91页 |
三、 暴污实验 | 第91-92页 |
四、 酶活性测定 | 第92-93页 |
五、 数据处理 | 第93页 |
第二节 结果 | 第93-96页 |
一、 四种PAHs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SOD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 | 第93-94页 |
二、 四种PAHs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CAT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 | 第94-95页 |
三、 四种PAHs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Se-GPx活性的剂量-时间效应 | 第95-96页 |
第三节 讨论 | 第96-98页 |
一、 典型PAHs对双壳类抗氧化酶的诱导作用 | 第96页 |
二、 典型PAHs对双壳类抗氧化酶先诱导后抑制现象 | 第96-97页 |
三、 三种酶对PAHs污染反应的比较 | 第97-98页 |
第十二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8-101页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98-99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4页 |
常见大型底栖动物附图 | 第114-116页 |
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及主持和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116-118页 |
致谢 | 第11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