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引言 | 第1-31页 |
| ·本课题的背景 | 第15-17页 |
| ·材料设计概论 | 第17-19页 |
| ·金属凝固与铸造领域理论研究概况 | 第19-24页 |
| ·金属凝固过程温度场的研究 | 第20页 |
| ·金属凝固过程浓度场的研究 | 第20-21页 |
| ·凝固界面的研究 | 第21页 |
| ·枝晶形态的机理研究 | 第21-22页 |
| ·冷却速度对铸件性能影响的研究 | 第22-24页 |
| ·微观模拟技术的研究 | 第24-27页 |
| ·确定性方法(Deterministic Method) | 第24-25页 |
| ·随机性方法(Stochastic Method) | 第25-26页 |
| ·相场方法(phase-field method) | 第26-27页 |
| ·凝固过程动态显示技术的研究 | 第27-28页 |
|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 第28-30页 |
| ·课题研究目的 | 第28-29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文章结构 | 第30-31页 |
| 第2章 材料凝聚过程非线性行为的探讨 | 第31-37页 |
| ·分形理论在枝晶生长形貌中的应用 | 第31-34页 |
| ·分形理论概述 | 第31-32页 |
| ·分形理论在枝晶生长中的应用 | 第32-34页 |
| ·界面振荡行为的观测与研究 | 第34-35页 |
| ·材料凝聚中的多重定态现象 | 第35-36页 |
| ·对材料凝聚过程的混沌现象的研究 | 第36-37页 |
| 第3章 试验模型的建立、测试系统的组成及测试结果 | 第37-52页 |
| ·测试模型的建立、设计与实施 | 第37-45页 |
| ·建模分析 | 第37-40页 |
| ·测试系统的设计 | 第40-43页 |
| ·测试系统的实施 | 第43-45页 |
|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45-50页 |
| ·试验用合金材料成分 | 第45-46页 |
| ·试验结果的重现性展示 | 第46-47页 |
| ·受激冷作用的合金凝固过程热分析曲线特征规律分析 | 第47-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第4章 试验数据分析软件设计 | 第52-62页 |
| ·分析模块的编制、使用 | 第54-59页 |
| ·温度场的拟合 | 第55-57页 |
| ·热分析曲线拟合 | 第57-58页 |
| ·反率分析 | 第58页 |
| ·差比分析 | 第58-59页 |
| ·计算模块的编制 | 第59-60页 |
| ·校正模块的编制 | 第60页 |
| ·链接嵌入模块的编制 | 第60-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非平衡传热特性研究 | 第62-79页 |
| ·受激冷作用的铸件热分析曲线与温度场曲线的特点 | 第62-67页 |
| ·热分析曲线的特点分析 | 第62-64页 |
| ·温度场变化趋势 | 第64-66页 |
| ·界面前沿的振荡现象 | 第66-67页 |
| ·等温线及对数时间等温线规则 | 第67-69页 |
| ·试验模型中金属液内温度场 | 第67-68页 |
| ·对数等温线规则 | 第68-69页 |
| ·用对数等温线规则分析材料非平衡结晶 | 第69-74页 |
| ·用“SS”线图分析合金的结晶过程 | 第69-71页 |
| ·用双S线图观察等温界面移动速度的变化 | 第71-72页 |
| ·受激冷作用凝固金属组织的多重态现象 | 第72页 |
| ·在分析受激冷作用凝固过程相关术语 | 第72-73页 |
| ·激冷组织的层状分布特征 | 第73-74页 |
| ·“SS”线中的函数定义 | 第74-76页 |
| ·结晶过程的热量计算 | 第76-78页 |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 第6章 合金材料凝聚控制方程 | 第79-92页 |
| ·表面激冷区域的等温线 | 第79-81页 |
| ·表面激冷区“SS”线二阶数学描述 | 第81-83页 |
| ·表面激冷区等温线二阶响应曲线试验证实 | 第83-84页 |
| ·材料凝聚过程的动态矩阵控制(DMC)算法动态响应 | 第84-88页 |
| ·铸型的激冷作用与离散脉冲系数模型 | 第84-86页 |
| ·动态矩阵控制(DMC)算法 | 第86-88页 |
| ·用动态响应和动态矩阵控制共同求合金T-t-(?)的函数表达式 | 第88-90页 |
| ·由合金材料凝聚控制方程求得的T-t曲线 | 第90-91页 |
| ·本章小结 | 第91-92页 |
| 第7章 非平衡传质特性研究 | 第92-102页 |
| ·初晶的生长速度对溶质浓度的影响 | 第92-94页 |
| ·成分过冷对界面稳定性的影响 | 第94-96页 |
| ·界面前沿的溶质浓度计算 | 第94-95页 |
| ·成分过冷对晶体形态变化的影响 | 第95-96页 |
| ·固液界面形态稳定性理论(M-S理论) | 第96-99页 |
| ·微观模型的建立 | 第99-101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 第8章 形核生长理论、计算 | 第102-115页 |
| ·形核生长理论 | 第102-104页 |
| ·形核计算 | 第104-110页 |
| ·临界半径的计算 | 第104-107页 |
| ·形核率的计算 | 第107-109页 |
| ·非均值形核的计算 | 第109-110页 |
| ·晶体的生长 | 第110-113页 |
| ·初晶析出界面推进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第111-113页 |
| ·初晶析出界面推进速度与位置的关系 | 第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9章 材料凝聚过程动态模拟系统软件设计 | 第115-127页 |
| ·凝聚过程动态模拟的基本原则 | 第115-116页 |
| ·Pb-Sn二元系合金凝聚过程动态模拟的基本范畴 | 第116-117页 |
| ·模拟流程 | 第117-123页 |
| ·晶体形貌的图像显示 | 第123-1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126-127页 |
| 第10章 模拟结果显示 | 第127-132页 |
| 第11章 全文总结 | 第132-136页 |
| ·主要结论 | 第132-134页 |
| ·尚需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 第134-1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6-145页 |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145-147页 |
| 致谢 | 第1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