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符号和英文缩略词说明 | 第11-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除草剂的使用现状及其药害 | 第12-13页 |
·除草剂的使用现状 | 第12页 |
·除草剂的药害 | 第12-13页 |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降解途径 | 第13-14页 |
·化学水解 | 第13页 |
·微生物降解 | 第13-14页 |
·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影响因子 | 第14页 |
·除草剂的检测方法 | 第14-15页 |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第14页 |
·气相色谱法 | 第14-15页 |
·酶联免疫法 | 第15页 |
·生物分析法 | 第15页 |
·氯嘧磺隆简介 | 第15-17页 |
·理化性质 | 第15-16页 |
·氯嘧磺隆的作用特点 | 第16页 |
·氯嘧磺隆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降解氯嘧磺隆的菌群的研究进展 | 第17页 |
·氯嘧磺隆生物降解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 | 第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第2章 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分离和鉴定 | 第18-40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18页 |
·土壤样品 | 第18页 |
·仪器 | 第18页 |
·试验方法 | 第18-30页 |
·氯嘧磺隆降解菌的富集和纯化 | 第18-19页 |
·降解菌的分离纯化 | 第19-20页 |
·菌株的形态观察 | 第20-22页 |
·降解菌株生理生化鉴定 | 第22-28页 |
·降解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28-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9页 |
·菌株分离纯化结果 | 第30-31页 |
·菌株的形态观察与生理生化鉴定结果 | 第31-33页 |
·菌株分子鉴定结果 | 第33-39页 |
·讨论 | 第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3章 降解菌生长特性的研究 | 第40-48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0页 |
·实验菌株 | 第40页 |
·试剂与培养基 | 第40页 |
·仪器 | 第40页 |
·方法 | 第40-41页 |
·菌株菌悬液的制备 | 第40-41页 |
·菌株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1页 |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接种量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除草剂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菌株的生长曲线 | 第41-42页 |
·温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2-43页 |
·pH 值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3-44页 |
·接种量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4-45页 |
·除草剂浓度对菌株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氯嘧磺隆降解菌降解特性的研究 | 第48-52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48页 |
·试剂及培养基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液相色谱检测条件 | 第48页 |
·氯嘧磺隆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8-49页 |
·菌液中残留氯嘧磺隆的提取 | 第4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1页 |
·氯嘧磺隆标准曲线的绘制 | 第49-50页 |
·氯嘧磺隆回收率的测定 | 第50页 |
·菌株降解率的测定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氯嘧磺隆降解菌修复效果的初步评价 | 第52-56页 |
·材料与仪器 | 第52页 |
·材料 | 第52页 |
·仪器 | 第52页 |
·方法 | 第52-53页 |
·土壤的处理 | 第52页 |
·小麦的处理 | 第52-53页 |
·氯嘧磺隆降解菌的修复效果评价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高效降解菌的修复作用对小麦出苗率的影响 | 第53页 |
·高效降解菌的修复作用对小麦株高的影响 | 第53-54页 |
·讨论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