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前言 | 第9-11页 |
第2章 高速以太网接入认证发展 | 第11-18页 |
·AAA的概念 | 第11-12页 |
·PPPOE方式 | 第12-13页 |
·WEBPORTAL方式 | 第13页 |
·VLAN+MAC/IP方式 | 第13-14页 |
·802.1X方式 | 第14-15页 |
·四种方式的比较 | 第15-18页 |
第3章 SNMP协议 | 第18-21页 |
·SNMP管理模型 | 第18页 |
·网管站和代理 | 第18-19页 |
·ASN.1和SM0 | 第19页 |
·管理信息库M0B | 第19-20页 |
·SNMP报文 | 第20-21页 |
第4章 802.1Q协议 | 第21-25页 |
·VLAN的分类 | 第21-22页 |
·根据端口划分VLAN | 第21页 |
·根据MAC地址划分VLAN | 第21-22页 |
·根据网络层划分VLAN | 第22页 |
·VLAN的优点 | 第22-23页 |
·虚拟工作组 | 第22页 |
·限制广播包 | 第22页 |
·安全性 | 第22-23页 |
·VLAN的实现 | 第23-25页 |
第5章 802.1X协议 | 第25-30页 |
·EAP协议 | 第25-26页 |
·RADIUS协议 | 第26-27页 |
·802.1X协议介绍 | 第27-28页 |
·802.1X协议技术特点 | 第28-30页 |
第6章 模拟系统组成 | 第30-40页 |
·模拟系统模型 | 第30-34页 |
·模拟模型简述 | 第30-33页 |
·模拟系统流程 | 第33-34页 |
·模拟系统的硬件环境 | 第34-35页 |
·主要设备选用 | 第34-35页 |
·拓扑结构图 | 第35页 |
·模拟环境的软件模块组成 | 第35-40页 |
·用户认证接口模块 | 第36页 |
·用户认证模块 | 第36-37页 |
·VLAN动态配置模块 | 第37-38页 |
·网络异常监控模块 | 第38页 |
·日志模块 | 第38-40页 |
第7章 技术要点实现 | 第40-54页 |
·利用SNMP实现VLAN的动态配置 | 第40-47页 |
·VLAN-aware bridge对snmp的支持 | 第40-41页 |
·具体实现涉及的MIB表项 | 第41-45页 |
·具体需要的编程操作 | 第45-46页 |
·动态配置VLAN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意义 | 第46-47页 |
·网络异常监控处理 | 第47-53页 |
·常用网络监控方法的比较 | 第47-49页 |
·认证网内的异常监控与应急处理 | 第49-50页 |
·技术实现 | 第50-53页 |
·认证系统的保密性 | 第53-54页 |
·802.1X设备的方式 | 第53页 |
·模拟系统方式 | 第53-54页 |
第8章 模拟系统与802.1X对比 | 第54-56页 |
第9章 结论 | 第56-58页 |
·完成情况 | 第56页 |
·发现问题及解决方法 | 第56-57页 |
·进一步工作 | 第57-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