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细胞生物学论文--细胞生物物理学论文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测定单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和纳米电极的应用

符号与缩写第1-10页
中文摘要第10-13页
英文摘要第13-16页
第一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概况第16-45页
   ·引言第16页
   ·实验装置、工作模式和工作原理第16-20页
     ·实验装置第16-17页
     ·工作模式第17-20页
       ·反馈模式第18-19页
       ·产生/收集模式和电位测定第19-20页
       ·穿透模式第20页
       ·离子转移反馈模式第20页
       ·平衡扰动模式第20页
   ·工作原理第20-26页
     ·扩散控制的异相反应第20-22页
     ·探头或基底上的有限动力学第22-24页
     ·液/液界面的电荷转移过程第24-26页
       ·电子转移过程第24-25页
       ·离子转移过程第25-26页
   ·SECM的应用第26-38页
     ·SECM探头的研制第26-31页
       ·亚微米和纳米电极第27-29页
       ·化学修饰电极和生物传感器第29-31页
       ·微、纳米管第31页
     ·SECM图像第31-33页
     ·在生物方面的应用第33-38页
       ·酶的研究第33-36页
       ·抗原抗体复合物和DNA的检测第36页
       ·细胞第36-38页
       ·生物的表面微修饰第38页
   ·展望第38-39页
   ·参考文献第39-45页
第二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研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异相催化反应动力学第45-60页
   ·引言第45-46页
   ·实验部分第46-50页
     ·实验仪器第46页
     ·材料与试剂第46-47页
     ·实验方法第47-50页
       ·工作电极的处理第47页
       ·微量加样器的制作第47-48页
       ·HRP的固定第48页
       ·SECM除氧装置第48-49页
       ·电化学检测第49-50页
   ·结果和讨论第50-58页
     ·探头半径的校正第50页
     ·Pt电极上氧的稳态电流第50-51页
     ·BQ的循环伏安曲线第51-52页
     ·酶点上HRP分布的SECM图第52-53页
     ·表观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第53-56页
     ·pH值对酶催化反应的影响第56-58页
   ·结论第58页
   ·参考文献第58-60页
第三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测定单个中性粒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第60-79页
   ·引言第60-61页
   ·实验部分第61-68页
     ·实验仪器第61-62页
     ·材料与试剂第62-63页
     ·实验方法第63-68页
       ·金圆盘探头的制作第63-64页
       ·金铂双微米电极的制作第64页
       ·中性粒细胞的提取第64-65页
       ·推片第65-66页
       ·细胞的固定第66页
       ·伏安法第66-67页
       ·SECM探头渐进曲线和SECM图像第67-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78页
     ·金探头半径的测定第68-69页
     ·探头的选择第69-71页
     ·BQ和HQ在金电极上的循环伏安响应第71页
     ·金电极测定中性粒细胞内MPO的最佳条件第71-73页
     ·玻片上中性粒细胞中MPO的SECM图第73-78页
   ·结论第78页
   ·参考文献第78-79页
第四章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测定单个活细胞内过氧化物酶第79-103页
   ·引言第79-80页
   ·实验部分第80-86页
     ·实验仪器第80-81页
     ·材料与试剂第81-82页
     ·实验方法第82-86页
       ·微型除氧电解池第82-83页
       ·HRP的固定第83-84页
       ·细胞的提取第84页
       ·细胞的固定及穿孔第84-85页
       ·伏安法第85页
       ·SECM探头渐进、扫描曲线和SECM图像第85-86页
         ·SECM Z轴探头渐进曲线和X-Y轴探头扫描曲线第85页
         ·扫描电化学显微镜图像第85-86页
   ·结果与讨论第86-100页
     ·HRP酶点的SECM第86-89页
     ·Dig穿孔后细胞的状态第89-92页
     ·穿孔处理细胞的Dig浓度对测定细胞内MPO的影响第92-93页
     ·细胞的SECM图第93-100页
       ·SECM测定条件的优化第93-96页
       ·中性粒细胞的SECM图第96-97页
       ·单核细胞的SECM图第97-98页
       ·中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中MPO水平第98-100页
   ·结论第100-101页
   ·参考文献第101-103页
第五章 金纳米电极与金微/纳米电极的研制及其在扫描电化学显微镜中的应用第103-121页
   ·引言第103-105页
   ·实验部分第105-110页
     ·实验仪器第105页
     ·材料与试剂第105-106页
     ·实验方法第106-110页
       ·金纳米电极的制作第106-107页
         ·刻蚀第106-107页
         ·绝缘第107页
       ·金纳/微米复合电极的制作第107-109页
       ·硅片的预处理第109页
       ·循环伏安法及电极半径的测定第109页
       ·SECM探头渐进曲线第109-110页
       ·SECM金纳米电极沉积亚微米金颗粒第110页
   ·结果与讨论第110-120页
     ·电镀屏蔽胶绝缘的金纳米电极的扫描电镜图第110页
     ·电镀屏蔽胶绝缘的金纳米电极在K_3Fe(CN)_6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第110-112页
     ·电聚合绝缘的金纳米电极在K_3Fe(CN)_6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第112-114页
     ·金纳/微米复合电极向绝缘体和导体基底逼近的SECM探头逼近曲线第114-118页
     ·金纳/微米复合电极在硅片上沉积金亚微米颗粒第118-120页
   ·结论第120页
   ·参考文献第120-121页
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21-122页
致谢第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非特异性脂转移蛋白与植物耐逆性的相关性研究
下一篇:基于粗糙集理论的数据挖掘方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