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4页 |
| ·摆式列车概况 | 第8-9页 |
| ·国外摆式列车发展概况 | 第8-9页 |
| ·我国摆式列车发展的模式 | 第9页 |
| ·摆式列车基本原理 | 第9-12页 |
| ·倾摆控制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3-14页 |
| 第2章 8031基本结构和存储器接口设计 | 第14-28页 |
| ·MCS-51系列单片机简介 | 第14-16页 |
| ·单片机的发展和分类 | 第14页 |
| ·微计算机系统概念 | 第14-15页 |
| ·单片机的特点 | 第15-16页 |
| ·8031的结构 | 第16-21页 |
| ·8031单片机的基本组成 | 第16-18页 |
| ·存储器组织 | 第18-19页 |
| ·特殊功能寄存器 | 第19-21页 |
| ·摆式列车倾摆作动系统结构 | 第21-23页 |
| ·中央处理单元 | 第21-22页 |
| ·多路开关及模数转换 | 第22页 |
| ·数模转换 | 第22页 |
| ·通信 | 第22-23页 |
| ·中断、复位子系统 | 第23页 |
| ·复位子系统设计 | 第23-25页 |
| ·复位电路 | 第23-24页 |
| ·复位状态 | 第24-25页 |
| ·存储子系统设计 | 第25-28页 |
| ·存储器的选用 | 第25-26页 |
| ·8031与EPROM接口 | 第26页 |
| ·8031与RAM接口 | 第26-28页 |
| 第3章 倾摆作动系统设计 | 第28-39页 |
| ·模数转换(A/D) | 第28-32页 |
| ·AD9221的主要特点 | 第28-29页 |
| ·AD9221引脚说明 | 第29-30页 |
| ·模拟输入电路 | 第30-32页 |
| ·模拟输入电压范围 | 第30-31页 |
| ·数字输出格式和超量程标志 | 第31页 |
| ·时钟和时序 | 第31-32页 |
| ·可编程器件设计 | 第32-36页 |
| ·译码模块 | 第33-34页 |
| ·A/D和多路开关控制 | 第34-36页 |
| ·多路模拟开关 | 第34-36页 |
| ·采样保持电路 | 第36页 |
| ·数模转换(D/A) | 第36-39页 |
| 第4章 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 第39-49页 |
| ·LonWorks控制网络与MCS-51单片机之间通信 | 第39-43页 |
| ·双口RAM工作原理 | 第40-43页 |
| ·LonWorks网络与8031之间数据接口 | 第43页 |
| ·8031与PC机之间通信 | 第43-49页 |
|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 第43-45页 |
| ·RS-232接口规范 | 第45-46页 |
| ·PC机与8031之间通信 | 第46-49页 |
| 第5章 数字电路板(PCB)设计 | 第49-53页 |
| ·硬件系统设计原则 | 第49-50页 |
| ·印刷电路板及电路的抗干扰设计 | 第50-53页 |
| ·地线设计 | 第50-51页 |
| ·电源线布置 | 第51页 |
| ·去耦电容配置 | 第51页 |
| ·印刷电路板的尺寸与器件布置 | 第51-52页 |
| ·其它 | 第52-53页 |
| 第6章 倾摆作动系统软件设计及调试 | 第53-63页 |
| ·MCS-51系列单片机开发环境 | 第53-54页 |
| ·控制器设计 | 第54页 |
| ·倾摆作动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4-63页 |
| ·8031定时器初始化 | 第56-58页 |
| ·工作方式寄存器TMOD | 第57页 |
| ·控制寄存器TCON | 第57-58页 |
| ·中断系统初始化 | 第58-59页 |
| ·中断源 | 第58页 |
| ·中断允许控制 | 第58-59页 |
| ·中断优先级 | 第59页 |
| ·外部中断触发方式 | 第59页 |
| ·系统中断初始化 | 第59页 |
| ·A/D转换程序设计 | 第59-61页 |
| ·通信程序设计 | 第61-63页 |
| 结论 | 第63-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