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15-21页 |
1 材料 | 第15-1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15页 |
1.2 动物红细胞及其悬液的配制 | 第15页 |
1.3 细菌及其悬液的配制 | 第15页 |
1.4 主要试剂 | 第15-16页 |
1.5 主要仪器 | 第16页 |
2 方法 | 第16-21页 |
2.1 河蟹血清的制备 | 第16页 |
2.2 微量凝集试验 | 第16页 |
2.3 动物实验 | 第16-17页 |
2.4 用鼠红细胞膜吸附法提取凝集素 | 第17-18页 |
2.5 交叉吸附试验 | 第18页 |
2.6 盐析 | 第18页 |
2.7 凝胶过滤层析 | 第18页 |
2.8 离子交换层析 | 第18-19页 |
2.9 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19页 |
2.10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19页 |
2.11 免疫酶斑点试验 | 第19-20页 |
2.12 数据处理 | 第20-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35页 |
1 河蟹血清凝集素的凝集活性 | 第21-22页 |
1.1 对部分动物红细胞的凝集 | 第21-22页 |
1.2 对部分细菌的凝集 | 第22页 |
2 影响河蟹血清凝集素的产生及活性的因素 | 第22-27页 |
2.1 河蟹血清凝集素的凝集效价的消长规律 | 第22-23页 |
2.2 体重、温度和细菌浓度对凝集素产生的影响 | 第23-25页 |
2.3 接种次数对凝集素产生的影响 | 第25-26页 |
2.4 Ca~(2+)对河蟹血清凝集素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2.5 NaCl对河蟹血清凝集素活性的影响 | 第26页 |
2.6 EDTA和pH对河蟹血清凝集素活性的抑制作用 | 第26-27页 |
3 河蟹血清凝集素的提取方法及其生化性质 | 第27-35页 |
3.1 用细胞膜吸附法提取河蟹血清凝集素方法的建立 | 第27-28页 |
3.2 凝集素的鉴定 | 第28-30页 |
3.3 凝集素的免疫原性 | 第30-31页 |
3.4 河蟹血清凝集素在饱和硫酸铵中的分布 | 第31-32页 |
3.5河蟹血清 凝集素在层析中的分布 | 第32-35页 |
讨论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4页 |
附录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作者简介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