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5页 |
第一章 政府微观经济干预:政策边界与正统理论 | 第15-30页 |
1.1 政府微观经济干预的政策边界 | 第16-21页 |
1.1.1 对政府经济职能进行界分的意义 | 第16-17页 |
1.1.2 政府经济职能的分解:微观经济干预与宏观经济调控 | 第17-19页 |
1.1.3 政府经济职能间的关系 | 第19-21页 |
1.2 市场失灵论:对政府微观经济干预正统理论的考察 | 第21-30页 |
1.2.1 完全竞争与现实中的市场 | 第21-23页 |
1.2.2 市场失灵:微观经济层面 | 第23-27页 |
1.2.3 对微观经济干预理论基础的简要评价 | 第27-30页 |
第二章 竞争性市场过程、垄断与秩序:奥地利学派的视角 | 第30-66页 |
2.1 现代奥地利学派及其方法论特征 | 第30-36页 |
2.1.1 经济学发展中的奥地利学派 | 第30-33页 |
2.1.2 经济学与人类行动学:现代奥地利学派独特的方法论 | 第33-36页 |
2.2 竞争、知识与企业家发现:竞争性市场过程理论 | 第36-53页 |
2.2.1 竞争、均衡与市场过程 | 第36-40页 |
2.2.2 知识、发现与市场过程 | 第40-48页 |
2.2.3 市场过程、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发展 | 第48-53页 |
2.3 市场过程、产业组织与政府规制 | 第53-64页 |
2.3.1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 第53-55页 |
2.3.2 竞争、产业行为与垄断问题 | 第55-60页 |
2.3.3 发现、市场过程与政府规制的危险性 | 第60-64页 |
2.4 本章结语 | 第64-66页 |
第三章 效率、外部性与公共物品:市场失灵理论的重新考察 | 第66-111页 |
3.1 效率理论的发展:从新古典方法到现代奥地利学派 | 第66-74页 |
3.1.1 效率理论:新古典方法 | 第66-67页 |
3.1.2 对新古典效率理论的批评:X效率理论与演进经济学 | 第67-69页 |
3.1.3 经济、通功易事与奥地利学派的效率理论 | 第69-74页 |
3.2 外部性理论的发展及政策思路的演变 | 第74-92页 |
3.2.1 外部性理论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 第75-76页 |
3.2.2 外部性与竞争结果的非最优性 | 第76-79页 |
3.2.3 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思路 | 第79-85页 |
3.2.4 市场过程、知识与外部性:奥地利学派的分析思路与政策含义 | 第85-92页 |
3.3 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与私人提供 | 第92-108页 |
3.3.1 公共物品的特征与分类 | 第92-94页 |
3.3.2 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政府提供的理论分析 | 第94-95页 |
3.3.3 公共物品私人供给的无效性:理论模型 | 第95-97页 |
3.3.4 公共物品的私人提供或合作生产:理论的发展 | 第97-102页 |
3.3.5 公共物品的提供:现代奥地利学派的视角 | 第102-108页 |
3.4 本章附录:公共物品的最优供给模型 | 第108-111页 |
3.4.1 附录一: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的局部均衡分析——庇古观点的证明 | 第108-109页 |
3.4.2 附录二:公共物品最优配置的一般均衡分析——萨缪尔森条件 | 第109-111页 |
第四章 法治、竞争与秩序:微观经济干预的制度边界 | 第111-142页 |
4.1 政府行为的经济分析 | 第111-121页 |
4.1.1 政府的经济模型: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 第111-113页 |
4.1.2 政府作为经济组织的特点与“诺斯悖论” | 第113-118页 |
4.1.3 政府的承诺可信性与机会主义行为 | 第118-121页 |
4.2 政府微观经济干预的法治基础 | 第121-129页 |
4.2.1 市场经济的制度基础与法治性质 | 第121-123页 |
4.2.2 政府微观经济干预的法治规则 | 第123-128页 |
4.2.3 政府微观经济干预法治约束的保障 | 第128-129页 |
4.3 政府间竞争 | 第129-136页 |
4.3.1 政府间竞争与制度竞争:理论简述 | 第129-131页 |
4.3.2 政府间竞争:演进经济学的思路 | 第131-134页 |
4.3.3 政府间竞争:规范意义 | 第134-136页 |
4.4 政府与市场之外:替代的制度安排 | 第136-142页 |
4.4.1 政府与市场两分法的谬误 | 第136-137页 |
4.4.2 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第三部门 | 第137-139页 |
4.4.3 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政府微观经济干预的边界 | 第139-142页 |
第五章 中国经济转型中微观经济干预若干问题的分析 | 第142-185页 |
5.1 中国经济转型中产业政策的重新思考 | 第143-156页 |
5.1.1 产业政策的内容与性质 | 第143-146页 |
5.1.2 市场过程、信息协调与结构调整 | 第146-150页 |
5.1.3 我国经济转型中产业政策的内容及其演变 | 第150-154页 |
5.1.4 我国产业政策的发展方向:规范方面 | 第154-156页 |
5.2 中国经济转型中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演变与改革 | 第156-172页 |
5.2.1 我国经济转型中公共物品的政府提供:从公共支出角度分析 | 第156-164页 |
5.2.2 我国经济转型中公共物品提供机制的多样化 | 第164-169页 |
5.2.3 经济转型中公共物品政府提供方式的改革 | 第169-172页 |
5.3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自然垄断、政府垄断与规制改革 | 第172-185页 |
5.3.1 自然垄断与政府垄断 | 第172-175页 |
5.3.2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政府垄断与反垄断问题 | 第175-181页 |
5.3.3 中国经济转型中的规制过度与规制改革:以行政审批制度为例 | 第181-185页 |
参考文献 | 第185-192页 |
后记 | 第1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