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热力工程、热机论文--工业用热工设备论文--换热设备论文

新型高效无机传热技术及其在余热回收中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7-14页
 第一节 世界能源消费与中国能源现状第7-9页
 第二节 工业余热利用概述第9-12页
 第三节 余热回收的发展概况和展望第12-13页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3-14页
第二章 热管技术与无机传热技术第14-26页
 第一节 传统热管技术第14-19页
 第二节 无机传热技术简介第19-22页
 第三节 无机传热元件性能研究第22-26页
第三章 炼钢带冷烧结机余热锅炉设计第26-43页
 第一节 初始设计参数及设计要求第26-27页
 第二节 设计方案选择与说明第27页
 第三节 余热资源标定第27-30页
 第四节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30-32页
 第五节 烟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第32-33页
 第六节 烟气侧传热计算第33-37页
 第七节 水侧换热计算与烟侧沿程阻力计算第37-38页
 第八节 计算结果汇总与设计中的有关问题第38-41页
 第九节 设备概算与回收预测第41-43页
第四章 炼油常减压装置加热炉空气预热器设计第43-66页
 第一节 初始设计参数及标定第43-45页
 第二节 燃料燃烧所需空气量和产生烟气量的计算第45-50页
 第三节 设计方案选择及说明第50-51页
 第四节 烟气物性参数的计算第51-54页
 第五节 计算模型的建立第54-55页
 第六节 烟道的布置与设计计算第55-57页
 第七节 热力计算公式说明第57-59页
 第八节 阻力计算公式说明第59-60页
 第九节 计算结果汇总与设计中的有关问题第60-64页
 第十节 设备的投资概算与回收预测第64-66页
第五章 余热回收设计计算软件第66-74页
 第一节 余热回收设计计算软件的编制第66页
 第二节 软件的界面及功能介绍第66-68页
 第三节 软件的使用第68-74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4-75页
 第一节 结论第74页
 第二节 建议及展望第74-75页
附录一 炼钢带冷烧结机余热锅炉设计图第75-76页
附录二 常减压加热炉空气预热器设计图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79页
致谢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自适应纯滞后补偿控制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组件事务服务器(Jaguar CTS)的中间件的研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