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7页 |
| 1.2 高层建筑的抗震设计原则 | 第7-9页 |
| 1.3 工程简介 | 第9-10页 |
|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 | 第10-12页 |
| 第二章 模型试验结果 | 第12-21页 |
| 2.1 模型试验简介 | 第12-17页 |
| 2.1.1 试验背景 | 第12-15页 |
| 2.1.2 模型比尺与模型材料 | 第15页 |
| 2.1.3 相似换算准则 | 第15-17页 |
| 2.2 试验内容与主要成果 | 第17-21页 |
| 2.2.1 模型配重及测点位置 | 第17-18页 |
| 2.2.2 模型微振试验结果 | 第18-19页 |
| 2.2.3 弹性试验时动应力分布 | 第19页 |
| 2.2.4 破坏强振时的响应特性 | 第19-21页 |
| 第三章 超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和机算方法 | 第21-31页 |
| 3.1 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及特点 | 第21-22页 |
| 3.2 高层建筑结构分析的计算机方法 | 第22-30页 |
| 3.3 高层结构线弹性分析程序简介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超高层结构的线弹性动力响应分析 | 第31-55页 |
| 4.1 凯旋会馆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1-40页 |
| 4.1.1 程序的动力分析方法 | 第31-35页 |
| 4.1.2 结构的周期、频率及振动模态 | 第35-37页 |
| 4.1.3 结构的位移反应 | 第37-39页 |
| 4.1.4 结构的地震应力分析 | 第39-40页 |
| 4.2 原结构的抗震优化分析 | 第40-55页 |
| 第五章 高层建筑的三维非线性弹塑性分析 | 第55-76页 |
| 5.1 三维非线性弹塑性程序简介 | 第55-63页 |
| 5.1.1 背景介绍 | 第55页 |
| 5.1.2 结构三维非线性程序介绍 | 第55-63页 |
| 5.2 高层建筑的三维非线性分析 | 第63-76页 |
| 5.2.1 高层建筑的时程非线性分析 | 第63-72页 |
| 5.2.2 高层建筑的静力非线性分析(PUSH-OVER ANALYSIS) | 第72-74页 |
| 5.2.3 两种方案的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比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9页 |
| 6.1 结论 | 第76-78页 |
| 6.2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