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部分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历史考察 | 第8-15页 |
一、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形成 | 第8-10页 |
二、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演进 | 第10-15页 |
(一) 商人破产主义 | 第10-12页 |
(二) 一般破产主义 | 第12-14页 |
(三) 折衷破产主义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理论探讨 | 第15-32页 |
一、 自然人破产制度的涵义 | 第15-20页 |
二、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必要性探讨 | 第20-25页 |
(一) 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客观要求 | 第20-22页 |
(二) 当事人权益平等保护的迫切需求 | 第22-24页 |
(三) 实现权利救济体系化的制度需求 | 第24-25页 |
(四) 破产立法国际趋势的现实需求 | 第25页 |
三、 我国建立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可能性探讨 | 第25-32页 |
(一) 信用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自然人破产的经济土壤 | 第25-27页 |
(二) 个人人格的完善奠定了自然人破产的主体制度基础 | 第27-28页 |
(三) 个人参与交易活动的频繁增加了自然人破产的机率 | 第28-30页 |
(四) 民商合一的立法传统影响了自然人破产的模式选择 | 第30-32页 |
第三部分 我国自然人破产制度的初步构想 | 第32-51页 |
一、 自然人破产的相关程序制度 | 第32-36页 |
(一) 简易程序 | 第32页 |
(二) 破产申请人 | 第32-34页 |
(三) 破产管理人 | 第34页 |
(四) 破产和解 | 第34-36页 |
二、 破产财产与自由财产 | 第36-41页 |
三、 破产免责 | 第41-46页 |
四、 破产失权与复权 | 第46-49页 |
五、 破产犯罪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