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言 | 第1-14页 |
第一章 区域一体化经济组织 | 第14-33页 |
第一节 各主要区域经济组织 | 第14-23页 |
一、 区域一体化安排的现状 | 第15-20页 |
二、 WTO区域一体化安排的层次 | 第20-21页 |
三、 WTO区域一体化安排在服务贸易上的发展 | 第21-23页 |
第二节 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 | 第23-33页 |
一、 美、加自由贸易协定的订立 | 第23-26页 |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 第26-28页 |
三、 NAFTA的法律框架 | 第28-33页 |
第二章 NAFTA与WTO规则的冲突-实体规则方面 | 第33-52页 |
第一节 GATT-WTO最惠国待遇规则 | 第33-36页 |
一、 关于适用范围的限定 | 第34页 |
二、 “任何其他国家”的含义 | 第34-35页 |
三、 对“原产于......”的理解 | 第35-36页 |
四、 最惠国的例外 | 第36页 |
第二节 NAFTA特惠制规则与GATT无条件最惠国待遇规则的冲突 | 第36-39页 |
一、 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特惠制 | 第36-38页 |
二、 NAFTA有关特惠制(原产地)规则的规定 | 第38-39页 |
第三节 区域一体化与WTO的协调 | 第39-48页 |
一、 GATT第24条确立了区域贸易协定的基本地位 | 第39-40页 |
二、 GATT框架下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存在的条件 | 第40-41页 |
三、 GATT第24条的局限性(乌拉圭回合之前) | 第41-45页 |
四、 乌拉圭回合的“亡羊补牢”- 《对关贸总协定第 24条的谅解》 | 第45-48页 |
第四节 WTO框架下的关税同盟与自由贸易区 | 第48-52页 |
一、 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关税同盟和自由贸易区 | 第48-51页 |
二、 作为WTO缔约方的关税同盟/自由贸易区 | 第51-52页 |
第三章 NAFTA与WTO规则的冲突-程序规则方面 | 第52-85页 |
第一节 典型案例分析 | 第52-58页 |
一、 加拿大农产品关税案Canadian Agriculture Tariffs (Canada/ US) | 第52-54页 |
二、 玉米案(墨西哥/美国)Broom Corn Brooms(Mexico/US) | 第54-56页 |
三、 案例引出的问题 | 第56-58页 |
第二节 NAFTA规则之优先适用(NAFTA Norms on Priority) | 第58-65页 |
一、 NAFTA专家组裁决程序 | 第58-59页 |
二、 政策与规则(Policy and Norms) | 第59-60页 |
三、 NAFTA法律规范之优先适用(NAFTA Norms on Priority) | 第60-65页 |
第三节 NAFTA争端解决规则(NAFTA rules on Forum) | 第65-68页 |
第四节 WTO争端解决规则(WTO Norms and Forum) | 第68-80页 |
一、 WTO争端解决机构 | 第68-69页 |
二、 WTO争端解决中的司法解释 | 第69-76页 |
三、 约定不完善论(incomplete contract) | 第76-80页 |
第五节 WTO与NAFTA争端解决规则的融合 | 第80-85页 |
一、 NAFTA与WTO以及其他条约规范的关系 | 第80-81页 |
二、 WTO和NAFTA以及其他条约规范的关系 | 第81-83页 |
三、 WTO争端解决规则与NAFTA争端解决规则的融合 | 第83-85页 |
第四章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 | 第85-103页 |
第一节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前景 | 第85-92页 |
一、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与巩固 | 第85-87页 |
二、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组合结构 | 第87-88页 |
三、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巨大贸易转移作用 | 第88-92页 |
第二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 第92-98页 |
一、 中国加入区域经济组织的现状 | 第93-94页 |
二、 关于区域自由贸易协定的经贸利益 | 第94-98页 |
第三节 中国区域经济组织战略的展望 | 第98-103页 |
一、 东盟+1和东盟+ | 第398-101页 |
二、 中国+香港+澳门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自由贸易区) | 第101-103页 |
结 束 语 | 第103-107页 |
参 考 资 料 | 第107-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