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说——门的视觉艺术文化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目录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1页 |
第一节 永恒的门 | 第11-14页 |
1.1.1 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见证 | 第12页 |
1.1.2 人类生存的历史载体 | 第12-13页 |
1.1.3 祈求心理的外露表徵 | 第13-14页 |
1.1.4 宗教信仰与艺术创造的承载体 | 第14页 |
第二节 门的文化集丛 | 第14-18页 |
1.2.1 门文化集丛的构成 | 第15-17页 |
1.2.2 门的构造 | 第17-18页 |
第三节 门的功能与造物取向 | 第18-21页 |
1.3.1 人类需求与功能 | 第18-20页 |
1.3.2 门的造物取向 | 第20-21页 |
第二章 自守与交流之门 | 第21-29页 |
第一节 门在自守与交流上的物化选择 | 第21-27页 |
2.1.1 材质上的追求 | 第21-26页 |
2.1.2 拱卫门的神兽 | 第26-27页 |
第二节 门通行便利的变迁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信仰与艺术之门 | 第29-39页 |
第一节 象徵的物化 | 第29-31页 |
3.1.1 户对与门当 | 第29-30页 |
3.1.2 门神与户饰 | 第30-31页 |
第二节 巫术与宗教信仰的幻化力量 | 第31-34页 |
3.2.1 祈求人牲的力量 | 第32页 |
3.2.2 神秘的太阳门 | 第32-33页 |
3.2.3 灵魂出入的假门 | 第33-34页 |
第三节 政治信仰的表徵 | 第34-36页 |
3.3.1 雄伟的凯旋门 | 第34-36页 |
3.3.2 城门与牌坊 | 第36页 |
第四节 艺术创作的承载体 | 第36-39页 |
3.4.1 基督升天与帝王之门 | 第37页 |
3.4.2 天堂之门 | 第37-38页 |
3.4.3 地狱之门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0-42页 |
致谢 | 第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