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3-17页 |
·岩石类材料破裂过程研究的意义 | 第13-15页 |
·基于数字图像的岩石类材料破裂过程分析方法 | 第15-17页 |
·实验研究现状 | 第17-22页 |
·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 | 第17-18页 |
·实验观测 | 第18-21页 |
·声发射定位 | 第21页 |
·红外热像 | 第21-22页 |
·理论研究现状 | 第22-25页 |
·断裂破坏理论 | 第22-23页 |
·统计细观损伤理论 | 第23-25页 |
·数值研究现状 | 第25-31页 |
·基于数字图像的数值方法研究进展 | 第31-33页 |
·本文研究思路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5页 |
第二章 非均匀性表征与图像处理软件开发 | 第35-54页 |
·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 | 第35-40页 |
·数字图像的基本图像类型 | 第35-36页 |
·彩色空间 | 第36-40页 |
·图像数字化获取 | 第40-41页 |
·非均匀性表征 | 第41-48页 |
·材料ID的确定 | 第41-44页 |
·材料区域的表征 | 第44-48页 |
·数字图像处理软件开发 | 第48-53页 |
·DIPS的数据结构 | 第48-51页 |
·DIPS图像处理流程 | 第51-53页 |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三章 基于数字图像的破裂过程分析数值模型 | 第54-83页 |
·破坏问题的研究尺度 | 第54-55页 |
·数值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55-57页 |
·材料非均匀性的DIP表征与有限元网格的关系 | 第57-61页 |
·根据比例关系的映射方法 | 第57-60页 |
·位图矢量化方法 | 第60-61页 |
·细观单元的本构关系 | 第61-66页 |
·拉伸损伤演化方程 | 第63-64页 |
·剪切损伤演化方程 | 第64-66页 |
·有限元应力计算 | 第66-69页 |
·单元的刚度矩阵 | 第66-68页 |
·总体刚度矩阵的形成与应力计算 | 第68-69页 |
·求解器 | 第69页 |
·RFpA~(2D)-DIP进行材料破坏模拟分析的流程 | 第69-72页 |
·裂纹萌生扩展过程的模拟 | 第70-72页 |
·声发射的数值模拟 | 第72页 |
·数值模型的对比验证 | 第72-81页 |
·平台巴西盘数值试验 | 第72-77页 |
·平台中心角对抗拉强度测定的影响 | 第77-81页 |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四章 细观结构对花岗岩断裂破坏力学行为的影响 | 第83-122页 |
·引言 | 第83-84页 |
·单轴数值模拟试验 | 第84-101页 |
·数字图像获取与非均匀性表征 | 第84-87页 |
·数值模型 | 第87-88页 |
·单轴压缩数值模拟试验 | 第88-96页 |
·单轴直接拉伸数值模拟试验 | 第96-101页 |
·有侧压数值模拟试验 | 第101-106页 |
·各向异性 | 第106-114页 |
·单轴抗压强度的各向异性 | 第107-111页 |
·间接拉伸强度的各向异性 | 第111-114页 |
·与统计模型比较 | 第114-120页 |
·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数值模型在混凝土断裂破坏研究中的应用 | 第122-137页 |
·引言 | 第122-123页 |
·混凝土细观结构的数字图像表征 | 第123-125页 |
·基于数字图像的混凝土数值模型 | 第125-126页 |
·混凝土压缩数值模拟试验 | 第126-132页 |
·试件细观结构与组分 | 第126-127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27-132页 |
·界面性质对混凝土拉伸破坏的影响 | 第132-136页 |
·对拉伸破坏过程的影响 | 第132-134页 |
·对应力应变曲线与抗拉强度的影响 | 第134-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六章 基于数字图像的三维数值模型 | 第137-151页 |
·引言 | 第137-138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38-146页 |
·三维模型的基本思路 | 第138页 |
·非均质材料"概念"模型 | 第138-139页 |
·三维模型的数字图像处理 | 第139-141页 |
·基于数字图像的三维数值模型 | 第141-144页 |
·并行计算 | 第144-146页 |
·算例 | 第146-150页 |
·无界面 | 第146-148页 |
·有界面 | 第148-150页 |
·小结 | 第150-151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51-153页 |
·主要结论 | 第151-152页 |
·工作展望 | 第152-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153-163页 |
致谢 | 第163-164页 |
发表论文情况 | 第164-166页 |
作者简介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