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国际保理概述 | 第12-20页 |
·国际保理定义 | 第12-13页 |
·国际保理的种类 | 第13-16页 |
·融资性保理与非融资性保理 | 第13-14页 |
·有追索权保理和无追索权保理 | 第14-15页 |
·公开型保理和隐蔽型保理 | 第15页 |
·单保理和双保理 | 第15页 |
·完全保理和部分保理 | 第15页 |
·直接保理和间接保理 | 第15-16页 |
·批量保理和逐笔保理 | 第16页 |
·国际保理的起源与发展 | 第16-20页 |
·现代国际保理的起源 | 第16-17页 |
·国际保理的发展与现状 | 第17-20页 |
第2章 国际保理各方当事人的法律关系 | 第20-30页 |
·出口商与进口商的法律关系 | 第20-22页 |
·出口商的通知义务 | 第21页 |
·进口商向保理商付款的义务 | 第21-22页 |
·出口保理商与出口商的法律关系 | 第22-25页 |
·出口保理商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 第22-23页 |
·出口商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 第23-25页 |
·出口保理商与进口保理商的法律关系 | 第25-27页 |
·出口保理商的主要权利义务 | 第25-26页 |
·进口保理商的主要权利义务 | 第26-27页 |
·进口保理商与进口商的法律关系 | 第27-30页 |
·进口保理商的主要权利和义务 | 第27-28页 |
·进口商的主要权利义务 | 第28-30页 |
第3章 国际保理的基础法律问题 | 第30-48页 |
·国际保理的法律性质 | 第30-33页 |
·委托代理说 | 第30-31页 |
·债权质押说 | 第31-32页 |
·债权让与担保说 | 第32页 |
·国际保理的法律性质是债权转让 | 第32-33页 |
·国际保理中应收账款转让的特殊性 | 第33-35页 |
·国际保理中应收账款的可转让性 | 第35-39页 |
·己经形成的应收账款 | 第35-36页 |
·尚未形成的应收账款 | 第36-38页 |
·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的应收账款 | 第38-39页 |
·国际保理中应收账款转让的效力 | 第39-42页 |
·应收账款转让的对内效力 | 第39-40页 |
·应收账款转让的对外效力 | 第40-42页 |
·国际保理中应收账款转让的权利冲突 | 第42-48页 |
·保理商与其他应收账款受让人的权利冲突 | 第42-44页 |
·保理商与质/抵押权人的权利冲突 | 第44-45页 |
·保理商与出口商前手卖方的权利冲突 | 第45-46页 |
·保理商与货物承运人等其他第三人的优先权冲突 | 第46-48页 |
第4章 国际保理的法律适用 | 第48-54页 |
·与国际保理有关的国际公约 | 第48-50页 |
·与国际保理有关的国际惯例 | 第50页 |
·国际保理的法律适用 | 第50-54页 |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 第51-52页 |
·最密切联系原则 | 第52-54页 |
第5章 我国国际保理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 | 第54-62页 |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发展现状 | 第54-55页 |
·我国国际保理业务的立法现状 | 第55-57页 |
·《民法通则》确立了债权转让制度 | 第55页 |
·《合同法》完善了债权转让制度 | 第55-56页 |
·《关于出口保付代理业务项下收汇核销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表明国家外管局对国际保理的认可 | 第56-57页 |
·我国国际保理法律规范体系的完善 | 第57-62页 |
·明确国际保理业务的监管及指导机构 | 第57页 |
·完善与国际保理相关的国内法律规范 | 第57-61页 |
·积极加入国际保理公约并推进其完善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