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心理学论文--发展心理学(人类心理学)论文--青少年心理学论文

高中学生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的特点及相关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8页
1 研究背景第8-22页
   ·有关概念的界定第8-12页
     ·亲子沟通的概念第8页
     ·学习倦怠的概念第8-12页
   ·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第12-15页
     ·有关亲子沟通的研究的缘起、发展第12-14页
     ·亲子沟通研究的意义第14-15页
   ·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第15-22页
     ·职业倦怠的有关研究第15-19页
     ·有关学习倦怠的研究的缘起、发展第19-21页
     ·学习倦怠研究的意义第21-22页
2 研究的构思第22-25页
   ·研究的目的第22页
   ·研究思路第22页
   ·研究假设第22页
   ·研究方法第22-23页
   ·研究工具第23-24页
     ·青少年亲子沟通量表(Parent-Adolescent Communication Scale,PACS)第23页
     ·中学生学习倦怠问卷第23-24页
   ·施测方式及数据分析第24-25页
3 研究结果第25-36页
   ·研究对象第25页
   ·中学生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问卷的信度分析第25-26页
   ·中学生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问卷的效度分析第26-27页
     ·内容效度第26-27页
     ·结构效度第27页
   ·中学生亲子沟通特点分析第27-30页
     ·中学生亲子沟通总体特点分析第27-30页
     ·不同性别中学生与父母亲沟通的差异比较第30页
   ·中学生学习倦怠特点分析第30-34页
     ·高中生学习倦怠的总体特征第30-31页
     ·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的差异比较(见表12)第31-32页
     ·不同年级的高中生在行为不当维度上的差异比较第32页
     ·性别*年级在成就感低维度上的交互作用分析第32-34页
   ·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之间的关系分析第34-36页
     ·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各个维度间的相关第34页
     ·学习倦怠对亲子沟通的回归分析第34页
     ·学习倦怠对亲子沟通各维度的逐步回归分析第34-35页
     ·倦怠各个维度对良好沟通和问题沟通的逐步回归分析第35-36页
4.研究结论与建议第36-40页
   ·结论第36-38页
     ·中学生亲子沟通的总体情况讨论第36-37页
     ·高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总体情况第37页
     ·中学生亲子沟通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第37-38页
   ·建议第38-40页
5.研究贡献与局限第40-41页
   ·研究贡献第40页
   ·研究局限第40-41页
6.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第44-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抑制型电导法离子色谱检测在环境、食品中的阴离子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马褂木N高效家系选择和菌根化育苗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