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现有的平衡悬架形式 | 第11-13页 |
·钢板弹簧平衡悬架 | 第11-12页 |
·刚性平衡梁式平衡悬架 | 第12页 |
·独立式平衡悬架 | 第12页 |
·独立悬架的平衡机构 | 第12-13页 |
·三轴以上重型车的平衡悬架 | 第13页 |
·装有平衡悬架的重型车振动性能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装有平衡悬架的重型车振动性能的研究意义 | 第13页 |
·现有平衡悬架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装有平衡悬架的重型车振动性能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重型车对路面损伤的研究意义及发展状况 | 第15-17页 |
·重型车对路面损伤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汽车对路面损伤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课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19页 |
第2章 平衡悬架建模与振动性能分析 | 第19-34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的建立 | 第19-22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的力学描述 | 第19-20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的振动能量 | 第20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振动能量的导数 | 第20-21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振动的数学描述 | 第21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的振动响应量 | 第21-22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的建立 | 第22-26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的力学描述 | 第22-23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的振动能量 | 第23-24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振动能量的导数 | 第24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振动的数学描述 | 第24-25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的振动响应量 | 第25-26页 |
·单桥悬架模型与平衡悬架简化模型 | 第26-27页 |
·单桥悬架模型 | 第26-27页 |
·单桥悬架模型的振动响应量 | 第27页 |
·平衡悬架简化模型 | 第27页 |
·汽车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与转化 | 第27-28页 |
·汽车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27-28页 |
·汽车振动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的转化 | 第28页 |
·各个模型振动响应量的统计特性 | 第28-30页 |
·各个模型路面激励向量与第一个车轮路面激励的关系 | 第28-29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29页 |
·平衡悬架第二种模型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29-30页 |
·单桥悬架模型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30页 |
·平衡悬架简化模型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30页 |
·各个模型振动响应量的功率谱密度和均方根值 | 第30页 |
·平衡悬架振动性能分析 | 第30-33页 |
·平衡悬架第一种模型与单桥悬架模型振动性能的对比 | 第30-31页 |
·平衡悬架两种模型振动性能的对比 | 第31-32页 |
·平衡悬架的第一种模型与简化模型振动性能的对比 | 第32-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装有平衡悬架的三轴重型车建模与平顺性频域仿真 | 第34-53页 |
·三轴重型车第一种模型的建立 | 第34-40页 |
·三轴重型车第一种模型的力学描述 | 第34-36页 |
·三轴重型车第一种模型的振动能量 | 第36页 |
·三轴重型车第一种模型振动能量的导数 | 第36-39页 |
·三轴重型车第一种模型振动的数学描述 | 第39-40页 |
·三轴重型车第二种模型的建立 | 第40-46页 |
·三轴重型车第二种模型的力学描述 | 第40-41页 |
·三轴重型车第二种模型的振动能量 | 第41-42页 |
·三轴重型车第二种模型振动能量的导数 | 第42-44页 |
·三轴重型车第二种模型振动的数学描述 | 第44-46页 |
·三轴重型车的车轮静载和汽车振动响应量 | 第46-48页 |
·三轴重型车的车轮静载 | 第46-47页 |
·三轴重型车的汽车振动响应量 | 第47-48页 |
·三轴重型车振动响应量的统计特性 | 第48-51页 |
·三轴重型车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48-49页 |
·三轴重型车第一种模型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49-50页 |
·三轴重型车第二种模型振动响应量的频率响应特性 | 第50页 |
·频域内各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的求取 | 第50-51页 |
·三轴重型车平顺性频域仿真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自回归谱估计的基本理论 | 第53-64页 |
·Z 变换 | 第53-54页 |
·Z 变换的定义和收敛域 | 第53-54页 |
·Z 变换的主要性质 | 第54页 |
·AR 模型 | 第54-56页 |
·AR 模型概述 | 第54-55页 |
·平稳随机信号与平稳随机序列的功率谱密度关系 | 第55页 |
·AR 模型的定义 | 第55-56页 |
·AR 模型的Yule-Walker 方程及求解 | 第56-59页 |
·AR 模型参数与自相关函数的关系 | 第56-57页 |
·AR 模型的线性预测 | 第57-58页 |
·Levinson-Durbin 算法 | 第58-59页 |
·求解AR 模型参数的Burg 法 | 第59-62页 |
·Burg 法的基本思想 | 第59页 |
·前向和后向预测 | 第59-60页 |
·反射系数的估计 | 第60-61页 |
·AR 参数估计的Burg 方法 | 第61-62页 |
·AR 模型阶次的选择与功率谱密度估计 | 第62-63页 |
·AR 模型阶次的选择 | 第62-63页 |
·功率谱密度估计 | 第63页 |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5章 装有平衡悬架的三轴重型车平顺性时域仿真及对路面损伤的研究 | 第64-85页 |
·路面脉冲激励的时域建模及三轴重型车平顺性仿真 | 第64-66页 |
·描述路面脉冲激励的三角形凸块 | 第64页 |
·路面脉冲激励的时域描述 | 第64-65页 |
·路面脉冲激励下的三轴重型车平顺性求解算法 | 第65页 |
·路面脉冲激励下的三轴重型车平顺性仿真 | 第65-66页 |
·单轮路面随机激励的AR 模型 | 第66-74页 |
·路面随机激励的时间功率谱密度 | 第66-67页 |
·路面随机激励的离散时间功率谱密度和自相关函数的关系 | 第67-68页 |
·单轮路面时域AR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 | 第68-69页 |
·单轮路面时域AR 模型的表示 | 第69-71页 |
·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的实现算法 | 第71-72页 |
·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模拟正确性的验证 | 第72-74页 |
·三轴重型车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的建立 | 第74-76页 |
·三轴重型车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建立的基本思想 | 第74页 |
·三轴重型车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的表示 | 第74-75页 |
·三轴重型车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的实现算法 | 第75-76页 |
·三轴重型车路面随机激励AR 模型的时域仿真 | 第76页 |
·基于路面AR 模型的三轴重型车平顺性时域仿真 | 第76-79页 |
·三轴重型车各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的求取 | 第76-77页 |
·三轴重型车各振动响应量功率谱密度的时频仿真结果 | 第77-79页 |
·三轴重型车对路面的损伤 | 第79-84页 |
·理论道路破坏系数 | 第79-80页 |
·装有平衡悬架的三轴重型车各轴车轮对路面的作用力 | 第80-81页 |
·理论道路破坏系数的求解思想 | 第81-82页 |
·理论道路破坏系数的实现算法及计算结果 | 第82-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第6章 全文总结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摘要 | 第92-94页 |
ABSTRACT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