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通行设施通过能力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绪论 | 第12-18页 |
|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 ·选题意义 | 第13-14页 |
| ·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5-18页 |
| 2 车站通道通行能力的分析 | 第18-40页 |
| ·车站通行能力供给 | 第18-28页 |
| ·出入口通道布置 | 第21-24页 |
| ·楼梯和自动扶梯 | 第24-27页 |
| ·换乘通道 | 第27-28页 |
| ·乘客通行能力需求 | 第28-39页 |
| ·乘客疏散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28-31页 |
| ·乘客疏散的基础理论 | 第31-34页 |
| ·出站乘客客流特征 | 第34-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3 北京市既有车站通道客流特征 | 第40-61页 |
| ·既有轨道交通发展状况 | 第42-43页 |
| ·轨道交通客流特征 | 第43-44页 |
| ·车站客流和主要设施调研 | 第44-50页 |
| ·轨道交通车站出站压力 | 第44-47页 |
| ·轨道交通车站布局形式 | 第47-50页 |
| ·新线与老线衔接换乘问题 | 第50页 |
| ·确定调研车站 | 第50-56页 |
| ·调研方法选择 | 第56-57页 |
| ·调研具体方案 | 第57-60页 |
| ·楼梯 | 第57-58页 |
| ·电梯 | 第58-59页 |
| ·换乘通道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1页 |
| 4 通道通行能力分析 | 第61-81页 |
| ·出入口数据分析 | 第62-69页 |
| ·楼扶梯数据分析 | 第69-74页 |
| ·换乘通道数据分析 | 第74-78页 |
| ·通道设施设计参数对比分析 | 第78-79页 |
| ·小结 | 第79-81页 |
| 5 通道通行能力评价 | 第81-93页 |
|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 第81-82页 |
| ·城市轨道交通通道通过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 第82-89页 |
| ·设施能力适应度(饱和度) | 第83页 |
| ·旅客等待时间 | 第83页 |
| ·通道设施通畅性 | 第83-85页 |
| ·设施匹配合理性 | 第85页 |
| ·超高峰系数 | 第85-86页 |
| ·客流冲击系数 | 第86页 |
| ·客流方向不均衡系数 | 第86-87页 |
| ·城市轨道交通通道服务水平 | 第87-89页 |
| ·评价方法 | 第89-91页 |
| ·模糊综合法 | 第89-91页 |
| ·小结 | 第91-93页 |
| 6 既有车站通行设施能力实例分析—崇文门站 | 第93-102页 |
| ·具体指标计算 | 第93-97页 |
| ·评价体系 | 第97-100页 |
| ·评价结论 | 第100-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2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2-104页 |
| ·结论 | 第102-103页 |
| ·展望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6页 |
| 附录A | 第106-108页 |
| 作者简历 | 第108-110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