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城市弱势群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第10-11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研究意义第11页
   ·研究综述第11-14页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4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14-15页
     ·研究目的第14页
     ·研究内容第14-15页
第2章 城市弱势群体概述第15-24页
   ·城市弱势群体的概念界定第15-16页
   ·城市弱势群体的主要特征第16-18页
     ·具有吃苦耐劳品质,但经济状况差第16-17页
     ·具有力求上进精神,但综合素质低第17-18页
     ·具有一定参与意识,但影响力较弱第18页
   ·城市弱势群体的成因分析第18-24页
     ·社会因素——城市弱势群体形成的深层原因第18-20页
     ·经济因素——城市弱势群体形成的直接原因第20-21页
     ·制度因素——城市弱势群体形成的体制原因第21-22页
     ·个体因素——城市弱势群体形成的内在原因第22-24页
第3章 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与制约因素第24-30页
   ·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作用第24-26页
     ·增强党员干部队伍的凝聚力,全面提高工作成效第24-25页
     ·提高城市弱势群体竞争实力,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第25页
     ·推动城市弱势群体全面发展,实现主体自身和谐第25-26页
   ·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制约因素第26-30页
     ·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外部制约因素第26-27页
     ·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内部制约因素第27-30页
第4章 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第30-55页
   ·观念创新——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前提第30-33页
     ·与时俱进,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作用第30-31页
     ·更新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第31-32页
     ·实事求是,树立开放思想与全局观念第32-33页
   ·方法创新——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有效手段第33-37页
     ·追求实效,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第33-35页
     ·分类指导,有针对性地推进工作开展第35-36页
     ·树立典型,切实发挥激励与教育作用第36-37页
   ·机制创新——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基石第37-42页
     ·循序渐进,规范思想政治工作的机制第37-39页
     ·着眼整体,建立健全工作的配套机制第39-40页
     ·深化改革,努力构建良好的运行环境第40-42页
   ·载体创新——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时代要求第42-46页
     ·积极引导,充分发挥媒体的重要作用第42-43页
     ·努力探索,实现文化载体的强大功能第43-45页
     ·集思广益,创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第45-46页
   ·阵地创新——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空间拓展第46-50页
     ·提供保障,促进社区阵地作用的发挥第46-47页
     ·全面推进,保证社区服务功能的实现第47-49页
     ·重视教育,充实思想政治工作新内容第49-50页
   ·队伍创新——城市弱势群体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组织保证第50-55页
     ·加强建设,增强队伍凝聚力与战斗力第50-52页
     ·科学管理,挖掘兼职人员的工作潜力第52-53页
     ·拓宽渠道,充分发挥民间组织的作用第53-55页
结论第55-57页
 参考文献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潭市中层领导职务公务员胜任力实证研究
下一篇:人大预算审批制度的改革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