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关于海关物流监控的研究 | 第12-13页 |
·关于海关物流监控体系基本框架的研究 | 第13-14页 |
·关于海关物流监控体系引入风险管理的研究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文献分析方法 | 第15页 |
·案例分析方法 | 第15页 |
·比较分析方法 | 第15页 |
·创新点 | 第15-17页 |
·提出了海关物流监控的新模式 | 第15-16页 |
·提出了采用高科技手段加强海关物流监控的建议 | 第16-17页 |
第2章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概述 | 第17-28页 |
·国际物流的基本内涵 | 第17-18页 |
·物流监控的基本内涵 | 第18-19页 |
·海关物流监控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海关物流监控的目标 | 第19页 |
·海关物流监控的方式 | 第19-20页 |
·海关物流监控的监管阶段 | 第20页 |
·海关物流监控的监管环节 | 第20-21页 |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涵义 | 第21-28页 |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界定 | 第21-22页 |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构成 | 第22-26页 |
·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逻辑关系 | 第26-28页 |
第3章 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 第28-32页 |
·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物流实体监控力度不够 | 第28页 |
·物流信息监控的信息化水平不高 | 第28页 |
·查验制度亟待创新 | 第28-29页 |
·监管环节缺乏整合 | 第29页 |
·物流监管执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 第29页 |
·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 第29-32页 |
·思想意识相对滞后 | 第29-30页 |
·监管体制不顺畅 | 第30页 |
·管理机制不够健全 | 第30页 |
·相关立法工作不到位 | 第30页 |
·相关单位和海关的配合不够协调 | 第30-31页 |
·个别人员素质不高 | 第31-32页 |
第4章 完善沈阳海关物流监控体系的具体对策 | 第32-46页 |
·创新监管理念 | 第32-35页 |
·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监管理念 | 第32页 |
·树立服务经济发展的监管意识 | 第32-33页 |
·坚持服务于供应链管理的意识 | 第33-34页 |
·强化诚信管理理念 | 第34-35页 |
·树立监管全局观念 | 第35页 |
·创新监管制度 | 第35-38页 |
·进一步明确物流监控体系中各成员的法律地位 | 第35-36页 |
·修改《海关法》中有关进出口申报时间的限制 | 第36-37页 |
·修改《报关员管理规定》中对报关员兼职的限制 | 第37-38页 |
·修订监管运输企业及其车辆的管理规定 | 第38页 |
·改革现行监管体制 | 第38-40页 |
·打破关税壁垒,按照供应链自身流向实现无障碍监管 | 第38页 |
·重新定位海关监管点的功能 | 第38-39页 |
·完善供应链管理的关税政策 | 第39页 |
·明确报关协会的地位,强化报关协会作用 | 第39-40页 |
·强化海关监管手段 | 第40-46页 |
·重视运用供应链管理中的先进技术 | 第40页 |
·建立物流信息监控系统 | 第40-41页 |
·强化风险管理在监管活动中的运用 | 第41-42页 |
·引入“第三方”监管理念,完善企业资信评估管理体系 | 第42-43页 |
·实现与供应链管理企业的联网监管 | 第43-4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作者简介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