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论文--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毛泽东思想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论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引言第9-11页
   ·选题的意义第9-10页
     ·理论意义第9页
     ·实践意义第9-10页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0-11页
第2章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的背景和历程第11-17页
   ·探索的背景第11-12页
     ·国内背景:贫困落后、一穷二白第11页
     ·国际背景:西方对我国经济的封锁以及苏联模式弊端的暴露第11-12页
   ·探索的历程第12-17页
     ·探索的准备阶段:1949年10月新中国的成立—1956年底我国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第12-13页
     ·探索的起步阶段: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第13-14页
     ·探索的曲折前进阶段:1957年10月《在八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1962年1月全国七千人大会的召开第14-15页
     ·探索的步入歧途以及尾声阶段:1962年9月《在八届十中全会上的讲话》—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第15-17页
第3章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总体构想第17-30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战略第17-19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第17-18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两步走”的战略步骤第18-19页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和实现形式第19-22页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第19-20页
     ·社会主义经济在实现过程中要采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形式第20页
     ·社会主义经济在实现过程中要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充分利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第20-22页
   ·社会主义经济协调发展原则第22-23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使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协调发展第22-23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使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协调发展第23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应使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第23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原则第23-25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应该在中央与地方适当分权,扩大地方的自主权第23-24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应该扩大企业的自主权第24页
     ·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工人的积极性,推行“鞍钢宪法”第24-25页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分配原则第25-26页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分配中以按劳分配为原则第25-26页
     ·社会主义物质利益分配中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第26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外开放思想第26-27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第26-27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实行对外开放,积极争取外援,学习国外的经验第27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保障原则第27-30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第27-28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第28-29页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要积极创造一个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国际环境第29-30页
第4章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探索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第30-38页
   ·探索的贡献第30-34页
     ·理论贡献第30-33页
     ·实践贡献第33-34页
   ·探索的历史局限性第34-38页
     ·对我国的主要矛盾判断错误,并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使经济建设偏离了正常的轨道第34页
     ·在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急躁冒进,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导致了“大跃进”的发生第34-35页
     ·过分追求生产资料的公有化程度,企图通过不断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来促进经济的发展第35-36页
     ·在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中发生失误,未能真正发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作用第36-38页
第5章 毛泽东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探索对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的启示第38-44页
   ·在现阶段经济建设中,我国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全面地看待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第38页
   ·在现阶段经济建设中,我国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发展生产力第38-39页
   ·在现阶段经济建设中,我国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要做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第39-40页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第39页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39-40页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科技支撑第40页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第40页
   ·在现阶段经济建设中,我国要深化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第40-41页
     ·深化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41页
     ·加强对外开放的力度,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第41页
   ·在现阶段经济建设中,我国要加强对民生的改善第41-42页
   ·在现阶段经济建设中,我国要注重提高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能力,为经济建设把好关第42-44页
     ·使党的领导体制能够适应并促进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第42-43页
     ·使党的组织构成能够适应并促进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第43页
     ·使党的知识水平能够适应并促进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建设第43-44页
第6章 结论第44-45页
致谢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公平与效率关系研究
下一篇:中部地区煤炭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