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48页 |
·引言 | 第14页 |
·DNA的组成及生物学简介 | 第14-17页 |
·药物与DNA作用的方式 | 第17-32页 |
·非共价结合 | 第17-20页 |
·共价结合 | 第20-21页 |
·剪切作用 | 第21页 |
·研究对象 | 第21-26页 |
·有机染料与DNA相互作用 | 第21-23页 |
·药物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环境污染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24-25页 |
·金属离子及金属配合物与DNA的相互作用 | 第25-26页 |
·常用研究方法及其特点 | 第26-32页 |
·光谱法 | 第26-29页 |
·NMR法 | 第29-30页 |
·质谱法 | 第30页 |
·流体力学法 | 第30-31页 |
·电化学法 | 第31-32页 |
·中草药活性成分黄酮类化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 第32-35页 |
·展望 | 第35-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8页 |
第2章 儿茶素与DN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 | 第48-60页 |
·引言 | 第48-49页 |
·实验部分 | 第49-51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49-50页 |
·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DNA猝灭实验 | 第50页 |
·UV-vis光谱 | 第50页 |
·溴化乙锭(EB)和CAT与DNA的竞争结合实验 | 第50-51页 |
·KI荧光猝灭实验 | 第51页 |
·熔点实验 | 第51页 |
·盐效应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6页 |
·CAT对DNA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51-52页 |
·DNA对儿茶素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52-53页 |
·荧光猝灭机理的探讨及结合常数的求取 | 第53-54页 |
·溴化乙锭(EB)和儿茶素对DNA的竞争结合实验 | 第54-55页 |
·KI荧光猝灭 | 第55页 |
·熔点实验 | 第55页 |
·盐效应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第3章 葛根素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学研究 | 第60-73页 |
·引言 | 第60-61页 |
·实验部分 | 第61-64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61-62页 |
·实验方法 | 第62-64页 |
·中性红与DNA作用的吸收光谱 | 第62页 |
·葛根素对中性红-DNA复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62页 |
·DNA对葛根素的荧光猝灭实验 | 第62-63页 |
·DNA对中性红的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63页 |
·葛根素对NR-DNA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63页 |
·I~-效应 | 第63页 |
·盐效应 | 第63-6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4-70页 |
·以中性红(NR)为探针研究葛根素(PUE)与DNA的作用方式 | 第64-65页 |
·DNA对PUE的荧光猝灭 | 第65页 |
·PUE和NR对DNA的竞争结合实验 | 第65-66页 |
·KI荧光猝灭 | 第66-67页 |
·盐效应 | 第67-68页 |
·猝灭机理的探讨及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的求取 | 第68-70页 |
·结论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第4章 桑色素-铕配合物与DNA的作用机制 | 第73-88页 |
·引言 | 第73-74页 |
·实验部分 | 第74-76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74-75页 |
·实验部分 | 第75-76页 |
·Morin与Eu~(3+)结合反应的吸收光谱的研究 | 第75页 |
·Morin-Eu~(3+)配合物与DNA相互作用的吸收研究 | 第75页 |
·Morin-Eu~(3+)配合物与DNA的荧光光谱的研究 | 第75页 |
·Morin-Eu~(3+)配合物与EB的竞争实验 | 第75页 |
·熔点实验 | 第75页 |
·粘度实验 | 第75-76页 |
·讨论与结果 | 第76-84页 |
·Morin与Eu~(3+)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研究 | 第76-77页 |
·DNA与Morin-Eu~(3+)配合物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第77-79页 |
·DNA对Morin-Eu~(3+)配合物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79页 |
·Morin-Eu~(3+)配合物与EB的竞争实验 | 第79-80页 |
·熔点实验 | 第80-81页 |
·粘度实验 | 第81-82页 |
·Morin-Eu~(3+)配合物与DNA作用的结合常数的求取 | 第82-83页 |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第5章 山奈酚与DNA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 | 第88-99页 |
·引言 | 第88-89页 |
·实验部分 | 第89-90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89页 |
·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KAE与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光谱的研究 | 第89-90页 |
·KAE对DNA-NR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90页 |
·熔点实验 | 第90页 |
·粘度实验 | 第9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0-96页 |
·KAE与DNA相互作用的紫外-可见光谱 | 第90-91页 |
·NR荧光探针法研究KAE与DNA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 | 第91-92页 |
·DNA热变性实验 | 第92-93页 |
·粘度实验 | 第93页 |
·荧光猝灭机理的探讨及结合常数的求取 | 第93-95页 |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95-96页 |
·结论 | 第96-97页 |
参考文献 | 第97-99页 |
第6章 中性红探针研究山奈酚-铕配合物对DNA的识别 | 第99-122页 |
·引言 | 第99-101页 |
·实验部分 | 第101-103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101页 |
·实验方法 | 第101-103页 |
·KAE与Eu~(3+)结合的吸收光谱 | 第101页 |
·NR与DNA作用的吸收光谱 | 第101页 |
·DNA与NR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101-102页 |
·DNA对山奈酚-铕配合物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102页 |
·KAE-Eu~(3+)对DNA-NR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102页 |
·KAE-Eu~(3+)对DNA-NR同步荧光光谱的影响 | 第102页 |
·熔点实验 | 第102页 |
·粘度实验 | 第102-10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16页 |
·KAE与Eu~(3+)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研究 | 第103-104页 |
·NR与DNA的结合性质 | 第104-106页 |
·NR存在下KAE-Eu~(3+)与DNA的结合性质 | 第106-113页 |
·DNA与KAE-Eu~(3+)相互作用的吸收光谱 | 第106-107页 |
·KAE-Eu~(3+)与NR竞争结合DNA实验 | 第107-108页 |
·KAE-Eu~(3+)与NR竞争作用的同步荧光光谱 | 第108-109页 |
·猝灭机理的探讨 | 第109-110页 |
·熔点研究 | 第110页 |
·粘度研究 | 第110-111页 |
·结合常数及结合位点数的求取 | 第111-112页 |
·热力学参数的确定 | 第112-113页 |
·交替最小二乘算法(ALS)对二维吸收光谱数据的解析 | 第113-116页 |
·ALS算法的简介 | 第113-114页 |
·组分数的确定 | 第114页 |
·ALS的最优化 | 第114-115页 |
·ALS的实际应用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