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大豆中的化学成分 | 第8页 |
·大豆异黄酮的性质与种类 | 第8-9页 |
·异黄酮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 第9-12页 |
·防癌和抗癌作用 | 第10页 |
·抗氧化及抗自由基作用 | 第10页 |
·雌激素与抗雌激素作用 | 第10-11页 |
·抗溶血作用 | 第11页 |
·抗菌消炎作用 | 第11页 |
·对心血管疾病作用 | 第11页 |
·预防妇女的更年期综合症作用 | 第11-12页 |
·预防骨质疏松作用 | 第12页 |
·糖和糖苷的药理作用和生物活性 | 第12-14页 |
·糖的药理作用及生物活性 | 第12-13页 |
·糖苷的生物活性 | 第13页 |
·异黄酮糖苷的药理作用和生理活性 | 第13-14页 |
·研究异黄酮及其糖苷化合物制备的必要性 | 第14-15页 |
第2章 异黄酮及其糖苷的合成方法 | 第15-27页 |
·异黄酮的合成方法 | 第15-24页 |
·以脱氧安息香为中间体的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脱氧安息香的增碳环合反应 | 第17-21页 |
·异黄酮合成的其它方法 | 第21-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异黄酮糖苷的合成方法 | 第24-27页 |
·Wahala方法 | 第24页 |
·异黄酮C-葡萄糖的从头合成法 | 第24-25页 |
·类异黄酮7-O-戊糖苷的合成 | 第25页 |
·异黄酮7-O-葡萄糖苷的合成 | 第25-27页 |
第3章 实验路线设计 | 第27-29页 |
·异黄酮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27页 |
·异黄酮衍生物的合成路线设计 | 第27-28页 |
·氯乙酸乙酯修饰异黄酮 | 第27页 |
·氯乙酸修饰异黄酮 | 第27-28页 |
·异黄酮7-O葡聚糖苷的合成 | 第28-29页 |
第4章 实验部分 | 第29-38页 |
·实验仪器、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9-31页 |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实验药品与试剂 | 第29-31页 |
·实验操作 | 第31-38页 |
·染料木素的合成 | 第31-32页 |
·7-羟基-4-甲基异黄酮的制备 | 第32-33页 |
·芒花素的制备 | 第33-34页 |
·异黄酮衍生物的I_4制备 | 第34-35页 |
·7-羟基4'-甲基异黄酮葡聚糖苷的合成 | 第35-36页 |
·芒花素7-O葡聚糖苷的合成 | 第36-38页 |
第5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异黄酮的合成研究 | 第38-40页 |
·染料木素的制备 | 第38页 |
·2,4,4',6-四羟基脱氧安息香的制备 | 第38-40页 |
·异黄酮的制备 | 第40-42页 |
·BF_3·Et_2O-DMF-MeSO_2SCl环合路线 | 第40-41页 |
·BF_3·Et_2O-DMF-PCl_5环合路线 | 第41-42页 |
·BF_3·Et_2O-DMF-POCl_3环合路线 | 第42页 |
·结论 | 第42页 |
·异黄酮衍生物I_4的制备 | 第42-45页 |
·氯乙酸乙酯的用量 | 第42-43页 |
·反应温度 | 第43-44页 |
·KOH的用量 | 第44-45页 |
·异黄酮7-O葡聚糖苷的制备 | 第45-49页 |
·催化体系的选择 | 第45页 |
·DMAP的用量 | 第45-46页 |
·葡聚糖与异黄酮物料比的影响 | 第46-4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附录 | 第55-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