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27页 |
一、研究的缘起 | 第12-16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2-14页 |
(二) 既有研究回顾 | 第14-16页 |
二、分析框架及法律框架内业委会定义演变 | 第16-24页 |
(一) 分析框架 | 第16-17页 |
(二) 法律框架内业委会定义演变 | 第17-24页 |
三、研究对象选择以及研究路径 | 第24-25页 |
(一) 对象选择 | 第24-25页 |
(二) 研究路径 | 第25页 |
四、关于自我角色的说明 | 第25-27页 |
第二章 W小区业委会成立基本过程及“事件”研究 | 第27-34页 |
一、业委会成立基本过程 | 第27-30页 |
二、成立过程中“事件”研究 | 第30-34页 |
(一) 选举风波 | 第30-31页 |
(二) 会所变身 | 第31-32页 |
(三) 业委会人选问题 | 第32-34页 |
第三章 W小区权力结构分析 | 第34-44页 |
一、权力结构的分类:居委会、业委会、业主居民、隐形力量(包括房地办、镇政府、物业公司) | 第34-38页 |
(一) 居委会 | 第34-35页 |
(二) 业委会 | 第35-36页 |
(三) 业主 | 第36-37页 |
(四) 隐形力量 | 第37-38页 |
二、权力结构的来源和性质 | 第38-41页 |
(一) 居委会 | 第38-39页 |
(二) 业委会 | 第39-40页 |
(三) 业主 | 第40-41页 |
三、上海中远两湾城的业委会难产:业委会成立个案对照研究 | 第41-44页 |
第四章 反思与讨论 | 第44-53页 |
一、业委会的含义、性质,业主委员会≠业主意思表示 | 第44-47页 |
二、业委会运作的制度环境 | 第47-48页 |
三、业主委员会人选标准 | 第48-50页 |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50-53页 |
(一) 公权力和私权的博弈 | 第50-51页 |
(二) 租客地位的边缘化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