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8-20页 |
| ·选题来源 | 第8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0-16页 |
| ·制度绩效研究综述 | 第10-14页 |
|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制度绩效与制度创新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对研究现状的评述 | 第16页 |
|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6-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 | 第18-20页 |
| ·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 ·创新点 | 第19-20页 |
| 第2章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与创新的一般性分析 | 第20-28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分析的维度和样本 | 第20-22页 |
| ·制度安排绩效与制度结构绩效 | 第20-21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分析的四个维度 | 第21-22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分析的样本选择 | 第22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涵和特点 | 第22-25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内涵 | 第22-23页 |
| ·地方政府在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 | 第23-24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特点 | 第24-25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意义 | 第25-28页 |
| ·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5-26页 |
| ·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 第26页 |
| ·深化农村公共事业各项改革的根本保障 | 第26-28页 |
| 第3章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与绩效分析 | 第28-48页 |
|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及其绩效分析(1949-1978) | 第28-32页 |
| ·制度变迁的基本情况 | 第28-29页 |
| ·制度的绩效分析 | 第29-32页 |
| ·改革开放到税费改革前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及其绩效分析(1978-2000) | 第32-40页 |
| ·制度变迁的基本情况 | 第32-34页 |
| ·制度的绩效分析 | 第34-40页 |
| ·税费改革以来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及其绩效分析(2000-现在) | 第40-48页 |
| ·制度变迁的基本情况 | 第40-42页 |
| ·制度的绩效分析 | 第42-48页 |
| 第4章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创新路径 | 第48-67页 |
| ·影响和制约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绩效的路径锁定 | 第48-51页 |
| ·城乡二元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第48-49页 |
| ·高度集权的管理体制 | 第49页 |
| ·政府财政性支出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49-50页 |
| ·制度外供给农村公共产品 | 第50-51页 |
| ·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创新的具体途径 | 第51-67页 |
| ·建立健全城乡公共事业均衡发展制度 | 第51-55页 |
|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经费保障机制 | 第55-59页 |
|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事业产权制度 | 第59-60页 |
| ·积极稳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 | 第60-62页 |
| ·建立健全农村公共事业民主管理制度 | 第62-64页 |
| ·建立健全县乡(镇)政府绩效评估制度 | 第64-67页 |
| 结论 | 第67-69页 |
| 一、研究结论及其创新点 | 第67-68页 |
| 二、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5页 |